《焦点访谈》 20151110 绿色 经济发展主色调 决胜纲领
来源 : 央视网 2015年11月10日 20:09 内容简介
《焦点访谈》 20151110 绿色 经济发展主色调 决胜纲领
简介
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11月10日 20:09
  • 视频简介
    《焦点访谈》 20151110 绿色 经济发展主色调 决胜纲领
主要内容

 

首播:

CCTV-1

11月10日19:38

 

CCTV-新闻

11月10日19:38

重播:

CCTV-新闻

11月11日03:45

 

CCTV-新闻

11月11日05:4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天气越来越冷,暖阳、蓝天,就越发显得宝贵。在走向全面小康这最后一段决胜道路上,更清新的空气,更干净的水,逐渐成为公众的最大关切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这是对公众关切的回应。而在我们身边,很多地方正在用鲜活的实践来回答。从2013年起,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而且,在实践当中的紧迫感非常强烈。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莫枝渔业社的忻成忠,一年前还靠养鱼为生,但是现在他开船出来已经不是为了捞鱼,而是负责清洁河道,看见水里有尼龙袋木头这些东西就要捞起来。

  现在这条河已经水清草绿,但是两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去年拍的照片显示,那时的河面上,布满了各种网箱和竹竿、木棒等养鱼设施。

  两年前,这样的情况在浙江并不是个别现象。浙江省有8万多条大小河流,总长度有13万公里,在2013年,这些水的水质总体是轻度污染。浙江省治水办常务副主任方敏说:“水的问题反应在河里,但是它的根子在岸上。”这个根子就是传统的发展方式。老忻原来养鱼的方式,虽然养活了自己和家人,但是却造成了湖水污染,同时也不会带来更多的收入。改变水质,就要改变这种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的生产方式。方敏说:“只有把治水作为浙江转型升级‘组合拳’中的关键突破口,我们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就是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当年浙江省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很多地区面临的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指出:“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绿色发展主要是要解决老百姓关切的环境的污染,生态的建设,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这个以前离我们很远,因为当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温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对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的水吃安全的食品,越来越向往,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成为我们心头之患,我们怎么来应对它怎么解决它,这个就是绿色发展。”

  为什么要提出“绿色发展”?最朴素的道理,就是不绿色不行了,不绿色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也不该再继续了。然而很多人还是有一种担忧,那就是一搞绿色发展,就是多花钱、少挣钱的事。真是如此吗?绿色发展真的跟快速发展无法调和吗?绿色发展真的是一场赔钱的努力吗?来看看浙江人在追求绿色发展的路上,到底是增加了负担,还是增加了收益。

  201311月,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这“五水共治”被比喻为五个手指,其中“治污水”是大拇指,以治污水这个大拇指,带动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四指,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拳头。浙江要用这个拳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方敏介绍:“我们治水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两转型,工业的转型和农业的转型。”通过“五水共治”的行动,老忻原来养鱼的这条河道中的所有养鱼设施都被清理了,当地政府对养鱼设施进行了补偿,还为老忻他们买好了养老保险。通过治理,东钱湖的水越来越清澈,周边也越来越干净,来这里休闲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去年,这里的游客人数突破了300万人次。不断新增的旅游项目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手,有的做餐饮,有的开观光船。今年年初,老忻也在景区的河道保洁公司开始了新的工作,每个月工资收入有2000元。他说:“就业机会肯定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做做小生意,卖卖纪念品,卖卖茶叶蛋也可以的对不对。”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莫枝渔业社社长马夫强告诉记者:“成为国家级景区后,我们的游客多了,人流量多了,就业机会也多了,渔民收入也多了,所以现在蛮开心的,蛮好的。”

  通过治水改变的不仅是老忻的命运,还有政府的角色。宁波市区里已经治理完的一条河边,记者看到有人正在进行水质检测。在抽取水样后,检测人员并没有马上离开,有三个人在这个检测单上分别签了字。宁波市城区内河管理处处长池飞说:“三方一个是代表政府方,一个是水质养护单位,一个是第三方检测单位。必须三方同时到现场签字,这个数据就能够更加准确可靠,这是我们必然做的一个程序。”

  原来,在宁波市,政府在将河道治理完成后,经过招标,就将河道的维护交给了有资质的企业,由企业来投入技术和设备对河道进行维护和管理,政府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考核维护效果,根据考核结果分期支付维护费用。

  政府的角色变了,从亲自治水变成了监督治水,治水从短期集中治理转变为常态化的长效管理,这对企业的要求也不一样了。

  负责治水的企业原来只想怎样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通过验收,而现在,企业必须时刻达标。企业和政府的合同一签三年,考核每个月一次,如果有一次不达标,都会被扣钱,多次不达标,一年就白忙了。这对企业来讲,不仅是压力也是创新的动力。为了达到要求,企业就要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新的设备。用来保持水质的新设备,在这段河道里有很多,包括多种在水里生长的植物,也都是为了净化水质的。

  “五水共治”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诞生了和水环境相关的新型产业。池飞说,水环境处理公司现在在宁波大概有910家,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据了解,在实施“五水共治”的这两年中,浙江省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正逐年提高。像浙江这样“五水共治”的努力,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追求绿色发展,既要靠各地积极探索,也要有全国统一的制度安排。其实,在每一个五年规划中,都既有指导性指标,也有约束性指标。在近几个五年规划当中,约束性指标正逐渐调整聚焦在环保、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硬指标、硬措施,是保障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

  这硬指标就是要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要实现硬指标,就要有硬措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介绍:“第一是低碳发展,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这个比例去年已经达到11.1%,鼓励煤炭的清洁利用,要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二是是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强化一些约束性指标管理,从总量和强度两方面来控制;三是采取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管理,确定水耗、能耗、地耗的一些标准,同时开展水权、碳排放权的交易。”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特别提出要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要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表示:“为什么监测执法监察这些也要上收呢?就是为了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环保工作的干预。通过这一次的制度调整,能够使监督事权上收,就克服地方政府对执法问题、执法过程的干扰,使执法更加严格,更加落到实处。”

  要实现硬指标,就要有硬措施。从一开始,浙江就用行政的力量来推动“五水共治”,可以说是进行了一场全民动员的治水攻坚战。浙江省乐清市的民兵就接到一个新的任务,今后每周要用一天的时间沿着3000米的河道走一遍,检查河道保洁、违法排污等问题。在“五水共治”中,乐清市先后发动了10万民兵大治水,在最初的清淤会战中,民兵就发挥了优势作用。通过全民动员,“五水共治”成为所有浙江人的共识。

  除了全民动员外,围绕治水,浙江建立了一套机制,河长制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制度。浙江的8万多条大小河流,每条河都立了一个牌子,牌子上有河道的名称、长度、河长的姓名职务、联系部门、任务、举报电话等等。

  作为一条河的河长,宁波市鄞州区城市管理局的副局长方华说:“最重要的职能我感觉到第一个就是调查研究,必须要掌握这条河面上点上所有的情况,第二要制定方案,必须一河一测,要针对每条河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方案。”

  每条河面临的问题不同,采取的治理方案也不同,方华负责的这条河主要是排污的问题,河两边的企业和居民都直接将废水排放入河。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靠方华所在的城管局是无法解决的。他说:“我们主要是借力,借省委‘五水共治’这个东风,区委决策正确,区财政全力保障,如果财政不保障我们治河也是治不成的。”

  这河长的身后,站立的是当地的政府。河长的职责就是要协调沟通,推动问题的解决。经过一年的努力,排污的企业被搬迁了,居民的污水被纳入了管道,污水排放的问题解决了,这条河开始有了生机。

  绿色发展,通俗点说,就是不能用蓝天换明天。民众不仅要过上好日子,还要青山相伴、绿水长流,和大自然交朋友,和谐共生。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严格制度,下大气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才能让绿色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

 

编辑:刘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