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联播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的亲历】计清:小香包“绣”出新人生

 

CCTV.com  2008年10月18日 19:1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从做着送人的小玩意发展到赫赫有名的新产业,从学美术的大学生转型为民间工艺的传承人,看似不起眼的香包让甘肃庆阳市民计清绣出了自己的新人生。

  在计清妈妈的小院里,慕名而来的约特夫妇看着一个个充满想像力的香包爱不释手,兴奋之余干脆跟着计清学起了穿针引线。这番情景对计清和她76岁的母亲来说,现在已是习以为常,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却想都不敢想。

  甘肃庆阳市民 计清:那个时候我听我妈妈说,每天上工特别辛苦,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做那些东西。我小时候穿过一件白衬衣,有一块污渍洗不掉,我妈用黑线给我绣了两只蝴蝶,好多小朋友讥笑我说,哪有黑蝴蝶?因为没有其它颜色的线,只有黑的,灰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庆阳端午戴香包的民俗悄然复苏,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渐渐形成了香包交易的集市,计清和她妈妈没想到,原先自家用或者送人的香包居然能卖钱了。

  甘肃庆阳市民 计清:这个是我妈那个时候的作品,老鼠葡萄做得特别生动,她这个东西当时卖到十五块钱,不仅是女人喜欢,有些男同志拿上也爱不释手,但是觉得贵,然后两三次来回徘徊,最后还是拿走了,(别人做的)价格比较便宜,就是一块钱,五毛钱左右。

  虽说妈妈的香包做得好、卖得贵,但当时在文化馆工作的计清却不以为然。

  甘肃庆阳市民 计清:那时候就把这个看作是农村妇女做针线活,没有把它放在眼里,心里想着,我毕竟是学美术的大学生。

  2000年,计清遭遇爱人下岗的困境,为了生计,35岁的她生平第一次自己作了一个香包,正赶上当地举办香包展会,不仅被评为一等奖,还卖了两千元的“天价”。

  甘肃庆阳市民 计清:我都不敢相信,之后周围的朋友都不相信,从那个时候我已经把我定位在做香包刺绣这个行业上,在这方面可以把我身上所有的潜能发挥出来。

  凭借着妈妈言传身教和自身优势,计清把香包“绣”出了名堂。2003年,计清母女被同时命名为“民间艺术大师”,成了庆阳香包产业响当当的人物,现在她的订单络绎不绝,一幅作品最高卖到16万。

  甘肃庆阳市民 计清:现在庆阳好多人,拿我当偶像。

责编:魏宇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