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上世纪80年代,山西农民崔润卿为了多种田,打出广告征地,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如今,他又带着大伙依靠科技共同致富。30年,老崔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电视剧里的人物“喜耕田”。
在山西忻州市前郝村的示范田里,崔润卿正为当地20多个乡镇的干部讲解糯玉米种植经验。最近这两年,村里人在他带领下,种起了这个过去都没听说的新“庄稼”,每亩地能多收入300元。而说起20多年前自已为种地打的广告,老崔记忆犹新。
山西忻州农民 崔润卿:84年感觉到卖粮困难,我们村好多农民就想退地,我当时就想,卖不了是一年半年,还能时常卖不出去?我后来就在村里写出几个广告,意思是打柴者上山,打鱼者下海,谁嫌地是负担,就退给我崔润卿,所以一天下来我就收了270多亩地。
地多了,可老崔并不愁,凭着科技知识和机械化耕作,当年他就靠种粮种出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
八十年代后期,粮食好卖了,老崔又把他收来的地逐步退还给了大家。从那时起,被选为村干部的他就整天琢磨着:怎么在地里做文章,带着大伙一起富。当时村里流行一句话,种地不用问,润子种啥咱种啥,润子说得就是崔润卿。
山西忻州农民 崔润卿:我们就外出取经学习,自费到山东、河北进行参观。后来我们就投资建起了现代化温室大棚,后来赶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我们这儿就形成了山西省首家科技示范园区。
致富路上也不是一番风顺,老崔曾经动员大伙种豆子,结果就吃了市场的亏。
山西忻州市农民崔润卿:最惨的就是在2001年,动员老百姓种了200亩豆子,后来下来尽管费了好多工,但不如种玉米,为什么呢,就是加工体系不全,受市场的波动大。
吃一堑长一智,老崔感到,赚钱不能光盯着田,还要学会跑市场、办企业、抗风险。在他的努力下,现在村里不仅引进创办了多家农产品工贸企业,还开发生态农业游,办起了当地第一家农业观赏示范园区。
责编: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