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很多人可能记过日记,但每天都写日记并能坚持几十年的人并不多。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王村的张士友用66本日记,记录了自己越过越好的生活,也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巨大变迁。
张士友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记日记的,进入七十年代后更是每天都要写日记。张大爷说,虽然他的文笔并不好,但不管喜怒哀乐都会记在日记里。
1988年3月23日,张士友记录了一件让自己很恼怒的事:“中午,红坚叫我借二三千元给他做生意,我很生气。”红坚是老张的小儿子,当时身为一个国营工厂厂长的老张觉得儿子的想法很给自己丢人。
张士友: 那时候做生意臭的,现在做生意香得很,这时做生意不能做的,说你走资本主义了,资本主义尾巴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此后的日记里,张士友的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
张士友: 我当时的时候思想比较古旧,按现在说改革开放我几个儿子都蛮好的,我女婿家里办厂,大儿子小儿子家里都办厂,生活跟过去比起来,是天地之差了。
自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日新月异。由于张士友退休前经常要出差,在老张的日记里抱怨最多的还是当地的交通状况。
张士友日记:
1986年4月25日,今日从杭州回家,早上6点10开车,至下午5点到,会士岭两辆车翻在路边。
而在2007年的日记里,从台州到杭州的时间从11个小时变成了3个小时。
张士友:我现在上海看戏也好,宁波看戏也好,大儿子也好,女婿也好,女儿也好,都给我送去,送去接回来。
翻看张士友的日记,前期记录最多的是为柴米油盐忙碌,而到了近期,则成了老张四处观光的游记。
张士友:人生要知足啊,我是知足得很了的。
责编: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