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978年参加工作的张明英是北京市气象局的预报专家,他参与并见证了我国气象事业的时代变迁。
2008年9月18日,张明英光荣地领到了奥运气象服务保障荣誉证书。然而谁又能想到,老张辉煌的职业生涯却是从30年前的尴尬中起步的。
1978年,北京市气象局刚刚从文革中恢复运行,“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这样的古代谚语仍然是主要的预报手段,“误报率”居高不下。
北京市气象局预报专家张明英:有一次我们预报的天气相对好一些,结果有个群众就根据好天把被子拿出去晒了,晒了被子以后后来就下雨了,结果就把被子给浇了,后来打电话回来对我们的预报非常不满意。
改革开放之后,激光测距仪、气象雷达等先进装备逐步投入使用,天气预报开始变得更准确、更快捷。但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于是张明英和他的同事们又开发了洗车指数、防晒指数、穿衣指数等一系列更加人性化的气象服务。
进入新世纪,北京的城市发展和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一下子把突发性天气预报这一世界难题摆在了张明英的面前。
24小时不断更新的卫星云图、密布全国的气象雷达网络……30年的发展积累最终成就了奥运气象服务的圆满成功。哪个场馆几点几分开始下雨,哪个场地风力超标,都能够在精细化的奥运天气预报中提前知道。
北京市气象局预报专家张明英:奥运会期间咱们北京已经有200多个自动气象站了,特别是些奥运场馆、市区就布得很密了,这样得话它的预报精度就提高了。
对于张明英来说,最值得骄傲的是气象部门准确预报了开幕式鸟巢上空的天气形势,并组织实施了奥运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人工消雨作业。用老张的话说,开幕式上空璀璨的焰火是他最好的奖章。
责编: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