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11月16日播出):
在云南大理,洱海沿岸的乡镇长们还有一个称呼:“河长”,每名河长要对自己所在镇洱海水段的水质、生态指标全权负责。在他们的努力下,曾经一度污臭的洱海水终于清澈起来。
明年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湖滨带将建成湿地公园,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网箱养鱼的集中地,直到蓝藻大面积暴发。
大理州大理市大理镇镇长 赵伯廉:走在湖边,蓝藻绿油油的一片,油漆一样,当时想,自然开始惩罚我们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赵镇长和沿洱海的乡镇长都有了一个新称呼:“河长”。根据大理州洱海管理办法,由沿洱海各乡镇行政一把手兼任的“河长”要对自己所在镇洱海水段的水质、生态指标全权负责。责任一明确,在州环保局的科技指导下,河长们首先开始了硬件攻坚,取消网箱养鱼,修复湖滨带、修建环湖截污干渠、设置农村垃圾池。
河长 赵伯廉:硬件是搞好了,但农民该使农药还是使农药,另外光我们大理镇才村码头就有60多艘船在湖上乱跑。
而设在农村的垃圾池更是尴尬,由于村民懒得去,死鸡死狗还是被丢在了河里。
大理州环保局局长 许映苏:我们和河长们意识到,硬件的改造是打赢洱海保卫战的前提,但要最终胜利还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善。所以提出科学引导,全面升级。
大理镇成立了洱海旅游公司,请原来经营游船的农户全都入股,但船的总数要减少一半。赵“河长”和镇政府目前又规划着建一座集观光、种植、研发为一体的茶花生态园,引导原本种水田的农民改种盆栽茶花,从根本上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而针对农村乱丢垃圾的生活习惯,“河长”们引入了城市的环卫模式,请环卫车定时到农户家收垃圾。
大理镇村民: 这音乐一响,就想着该倒垃圾了,车都开到家门口了,再扔河里真有点说不过去了。好习惯真是给“惯”出来的啊。
大理还把洱海保护的内容写入了中小学生文明读本,让环保知识渗透到每个家庭。系统的治理让洱海水质从最初的五类提升到二类,这几天,洱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记者:当地的环保专家告诉我们,白鹭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今年这些白鹭飞越了几千公里,把过冬的栖息地选在了洱海。
洱海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全面提升。大理通过制度创新把庞大的治理工程变成了老百姓份内的事儿,让生态文明深入到千家万户,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更是一种管理的智慧。
责编:刘亚姝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