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11月1日播出):
内蒙古在治理生态的同时,把沙、草作为优势资源大做产业文章,努力实现绿起来和富起来的双赢。
近日,一个年产2万吨的大型加工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产。和普通工厂不同的是,从这里出口到十几个国家的饮料、保健品和化妆品,用的原料是一种治理水土流失的植物——沙棘。
记者 刘颖:这个就是被当地人称作“高原圣果”的沙棘,它是一种非常耐旱的植物,能够生长在过去寸草不生的砒砂岩上。而一旦扎下根,在短短四五年内,就能让整个光秃秃的砒砂岩披上绿装。
砒砂岩是世界公认的“环境癌症”,不仅寸草不生,而且极易风化,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有22%来自风化的砒砂岩。常年生活在这里的邬过门老人,祖祖辈辈养羊为生。可因为水土流失,不仅羊无草可吃,甚至连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旱台镇灶火壕村 村民 邬过门:过去我们这个地方是种什么什么不长,尤其是春天,风沙打在脸上,人连眼都睁不开。一下雨,洪水满沟。
眼看养羊没出路,政府开始鼓励村民种沙棘,不仅免费提供种苗、技术,还给补贴,并签订协议,包收果实。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邬老汉种了500亩,没想到一下就收入了一万多块钱。目前鄂尔多斯形成了一条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沙棘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沙棘加工基地。有10万多农牧民因为种沙棘受益,人均增收800多元。
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 处长 徐双民:种植沙棘的区域80%的泥沙留在了当地。这样每年能够减少入黄泥沙达到1900万吨。
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内蒙古已有30多家从事沙草产业的大型企业,沙区农牧民每年人均从防沙治沙中获利230元。同时内蒙古的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分别减少了2400万亩和730万亩,生态治理速度已超过沙化扩展速度。
责编:刘亚姝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