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9月19日播出):
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全国人大法律意见征求管理系统中我们看到,自从9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以来,社会各界纷纷在网上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这只是我国践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长卷中的一个“短镜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规划室主任 吴高盛:“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来,已经制定和通过了87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这些法律里,十届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以社会立法(为重点)、关注民生。”
针对这些,最高人民法院也相继配套出台司法解释,绝大多数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这是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法院发放案款的场面,当地某时装公司的30多名女工,从法官手中接过法院为她们执行到的两年的加班费。原来,2004年5月起,这些女工长期被所在的公司要求加班,而公司却不支付费用。
法院受理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第二条规定,判决被告公司按照相关工资标准支付30多名女工两年的加班费,共计50多万元。
十六大以来,一项项攸关市场经济发展和民生社稷的立法,一步步走进百姓生活。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 曹康泰:“从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到今年8月底,国务院一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33件法律议案,制定了126件行政法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
最近3年来,复议机关共解决行政争议20多万件;仅2006年全国追究执法责任9万多人次.
无锡市南长区法院 法官 弓建明:“作为一个基层的执法者来说,越来越感受到,立法部门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突显了以人为本,越来越关注了普通人群。”
责编:张托雅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