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道德楷模 文明风尚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8月16日播出):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的行为令人感动,令人敬重,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他们身上完美结合。学楷模、知荣辱、促和谐,我们要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更加强大的民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本台从今天起,推出《道德楷模 文明风尚》专栏。第一集为您介绍山东济南普通市民、流浪儿童的好“爸爸”郑承镇。
山东台记者 王陇斌:
我身旁这辆有些破旧的三轮车,是郑承镇大爷20年里骑的第四辆三轮车,这20年里,他就是骑着三轮车收留了一个又一个流浪少年。
今年60岁的郑承镇是山东济南的一名普通市民,同时又是四百多名无家可归和有家不回的孩子的好“爸爸”,直到今天,仍有7名孩子留在他身边生活、学习。
郑承镇从小父母双亡,也曾有过流浪的经历,198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留了一名离家出走的少年,并把他送回到父母的身边。
济南市民 郑承镇:
当时我把这个孩子送回去以后,他一家人抱头痛哭,都给我跪下了,当时我扶都扶不起来,我感到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助人为乐的快乐和自豪,从那时起,我决心把这件事情坚持干下去。
从此,郑承镇就经常骑着三轮车到汽车站和火车站,看看有没有流浪的孩子,领回家后,郑承镇总是先安顿住下,然后千方百计联系他的家人,送他们回去。无家可归的就留在身边。这位身穿棒球服的少年叫高志,是郑大爷2003年收养的一个孤儿,今天,品学兼优、热爱体育的高志拿到了自己的护照,不久就要和队友们一起出国参加亚洲少年棒球邀请赛。
前年去广州参加比赛的时候,大爷骑着三轮车,带着十个煮熟的鸡蛋,送我到火车站,当时我觉得特别感动。
被他收养过的孩子没有忘记郑承镇的帮助教育,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更支持着他的义举。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为他和孩子们办理了每月2000多元的低保,附近学校接收这些没有户口的孩子,还免除了学杂费。300多名志愿者伸出援助之手,传递爱心接力。
洪广锋:
原来大爷救助过我,大爷那种精神特别让我感动,我现在中专毕业了,回到大爷身边,一方面照顾大爷和兄弟们,一方面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责编:张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