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一项几百年前古人发明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今天不仅缓解了北京一些公园山坡浇树育林的难题,还为北京市扩大雨水利用,发展节水型园林找到了一条出路。
北京莲花池公园园长魏宝明每年春天都要为一件事头疼,眼瞅着树泛嫩芽急等着浇水,而公园东山坡却没有水源,只能靠人工拉着水管满山跑,浇下去的还没流掉的多,又费力又费水。今年,大家又在东山忙活起来,但这回不是忙着浇水,而是修渠挖井。老魏说,现在他们有了高招儿。
北京莲花池公园园长魏宝明:“现在我们做的这个工程是山体集雨工程,这个技术古人就采用了。通过景山公园实验,效果非常好。”
这里就是景山公园修建的雨水利用工程,这个工程从表面上您是看不出来的,可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边山坡的植被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了,而这边却还是光秃秃的,我脚下的这条小路就好像一个分水岭,其中的玄机就是植被好的这边已经采用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技术。
这项收集、涵养雨水的技术,来自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一项发现。团城高出地平面4米多,虽然没有水源,但却从不干旱,几十棵百年古树至今枝繁叶茂。一次工人们撬开地砖给古树施肥,偶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这些地砖并不是方型,而是呈倒梯形,铺上以后,砖与砖之间形成了一条三角形通道,下雨时很容易把雨水引入地下。一瓶水倒上去,十几秒钟就渗得干干净净。
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赖娜娜:“很多人就认为这就是团城的秘密所在,没想到后面的发现更具有戏剧性。有一次,白袍将军有两枝树杈有点儿打蔫儿,我们要进行根部的检查,挖开了这个渗井以后,发现在土壤里头,还藏着一个巨大的涵洞系统。”
经过探察,团城共有9个这样的入水井口。(绘图):下雨时,雨水会通过入水井渗入地下涵洞,雨大时形成一条暗河,多余的水顺着涵洞流走,同时涵洞中还会储存一定水,这样植物在多雨时就不致积水烂根,在天旱时也不致缺水干枯。
受这项技术启发,景山公园、中山公园、北京植物园、颐和园等公园都大量使用了渗水砖,修建了集雨配套工程。北京二三环路的绿地以及不少居民住宅区,也都用上了透水防滑的地砖,让雨水顺利回渗,补充地下水。
【小事算大账】
采用集雨节水技术后,莲花池公园每年能节约自来水2-3万立方米,节约水费10万元。北京现有公园172家,全国有公园7000多家,如果都注重集雨节水,将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责编:多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