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
1998年至今,陈淳先后担任吉林市企改办和稳定办副主任,近十年间,面对无数群众的上访和改制中数不清的矛盾,他总能“化干戈为玉帛”。
王义:(陈淳)非常愿意看书,在他的抽匣里,你总会发现有什么劳动争议处理、企业改制司法解释等一些书籍。
陈淳:群众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群众就不服气,所以我们为人民服务光有热心不行,还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能力。
陈淳是改革的“政策通”,工业企业的“活字典”,他几乎参与了吉林所有重点困难企业改革攻坚的方案策划和具体实施。
记者:我身后的这片建筑工地,原先是吉林市丰满区一家门窗厂的所在地,2002年这家企业破产时,法院将全部资产判给了银行,职工们认为有关部门执法有误而集体上访。陈淳靠着多年来对于法律、法规知识的积累和准确的判断,硬是将这桩已经结案的判决翻了回来,保护了群众的利益。
吉林市信访局干部张伟:当时争得非常激烈,陈淳秘书长对法院的人说,你们法院在执行“地随房走”的规定有误,“地随房走”的“地”(按法律规定)是抵押物房基地的土地,而不是全部土地。
陈淳最终说服了法院和银行,企业的资产得以返还,职工也因此得到了补偿和安置。在陈淳的眼里,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只要符合法规,即使有风险也要勇于拍板、敢于负责。2004年,吉林市东晨毛纺厂因严重亏损被迫停产。引资重组中,吉林市一家国有大型化纤企业收购了东晨毛纺,由于化纤和毛纺属不同行业,只能吸纳四分之一的职工上岗。
吉林市企改办工作人员黄永超:(下岗) 职工就不同意了,要求本地国有企业撤出,要求上岗再就业。
吉林市委副秘书长陈淳:我们觉得群众提的意见还是有道理的,自己过去的工作 还有不准确的地方需要调整。
市企改办、国资委等部门开始了重新论证,最终在陈淳的力主下,外地一家大型毛纺企业重组东晨毛纺厂,职工们又重新上了岗。
吉林市委副秘书长陈淳:我对人生的态度不是去追求自己的交换价值,做点事就想得到回报,而是追求自己的使用价值,要考虑自己能为国家、为老百姓能干多少事。
责编: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