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过去了整整一年,作为记者,他们用心灵、用镜头、用文字,感受着、记录着、思考着一个民族化解苦难、领悟坚强、走向新生的全过程。从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到一座座“伤城”重建新生的每一天,他们在现场见证着历史。在废墟之上、镜头之外,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5月1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震区归来做客央视网《记者归来》栏目,独家解析你可能不知道的“汶川一年”。
记者 王亚丹
王亚丹:5·12汶川地震之后有很多媒体做这样的报道,无论是纸媒,还是电视。他们会为了寻找挖掘这样的典型,然后去找当地的一些受灾群众,现在的受灾群众基本上是靠去卖一些当时地震的一些光盘,然后还有卖一些当地的土特产,以这样为生的他们是赚一点零用钱。但外人去了之后,无论是旅游的人,还是一些媒体的记者,他们会让这些受灾的群众不停地来重复,不停地来重复地震发生瞬间的那种惨痛。
庄严:我觉得有些人是善意的,他想问问,但是肯定想不到这种后果,无数人去问给他伤口的刺激。
王亚丹:我这次去北川,看到北川的遗址上面几乎三五步远就挂出一个牌子,请放慢你的脚步,为了已经故去的人们。看上去很凄凉,特别是武警战士,我看了有十几个武警战士,大概都是20岁左右的孩子,非常非常瘦弱,脸晒得特别特别黑,一动不动地站在遗址旁。我们有很多媒体的人,还有一些旅游的人,在那个北川的山坡上面,遇难者的家属就会在那烧香,来祈祷,特别在清明和5?6?112之前的时间,然后有很多人跑到那拍照,摆出一个什么样的姿势,在那拍照。
主持人:在地震遗址前面拍照。
王亚丹:对,我说不好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是我觉得不是特别得人道。
庄严:心里非常不舒服。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