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过去了整整一年,作为记者,他们用心灵、用镜头、用文字,感受着、记录着、思考着一个民族化解苦难、领悟坚强、走向新生的全过程。从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到一座座“伤城”重建新生的每一天,他们在现场见证着历史。在废墟之上、镜头之外,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5月1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震区归来做客央视网《记者归来》栏目,独家解析你可能不知道的“汶川一年”。
访谈现场(左:主持人 曹煊一 中:记者 王亚丹 右:记者 庄严)
主持人:这次做经济半小时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特别报道,两位是什么时候去的四川,大约去了多长时间?
庄严:我是第一次去。
王亚丹:我去年5·12地震之后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去了灾区,当时因为经济半小时派了十几位记者一起去灾区的,我是负责德阳震区,当时去了什邡、绵竹、德阳,还乘直升飞机飞跃了堰塞湖。这次一周年回访也是4月24号左右,大概是一个星期左右。在这一年当中,去了灾区6、7次,在做不同类型的报道。
主持人:这一年应该说是目睹了灾区中一年中重建的变化,您觉得,包括这次灾区相对一年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王亚丹:我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去年地震之后我第一次到了四川,从机场出来的时候,我看到成都机场两侧,道路两侧打出来的牌子都是这种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加油,包括中国雄起,这样的一些标语,比较振奋人心的。等我第二次去的时候,因为抗震救灾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打出来的标语就变成四川人民感谢全国人民的关爱,类似于像这样的标语。等我后来再去的时候,机场两侧就是高速两侧的标语就换了,换成了成都依然美丽,四川依然美丽,换成这样的标语。这种,好像是这个变化应该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就发生了这样一个变化,所以我每一次到四川去,这种感受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地震,如果说是灾区,对整个中国来说就是四川,如果针对四川的话,可能就是像汶川、北川、映秀,这些地方就变成一个灾区。所以那种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进到整个四川土地的时候,刚开始感觉到那种揪心,慢慢慢慢的,心情是在放松,后来融入到他们中去,特别跟一些四川的朋友在一起,他们的这种感受基本上是跟我一样的。
主持人:庄严老师虽然是第一次去灾区,但是其实一年前也通过报道了解了,您这次去是什么感受?
庄严:感受一句话可以概括,重建之艰难,人心为伟大。去之前我想到生活条件会比较苦,想的是这些。去了之后发现这些东西在地震当时已经看到了,现在再去发现他们现在给你展现的不再是这些东西,地震之后大家能够把伤口擦干净站起来,做该做的事情。我采访的镇长,他的名字叫王宇,重建的资金缺口实际上算了算得有6、7亿,他说我是个爷们,还活着,我有这个责任。那种大灾难发生之后,人心宁静下来之后表现出的强大的力量是你完全没有想到的,可能会有伤痛,但是另一方面表现出战胜灾难的自我修复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责编:陈曦霞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