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我在现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夏斌:是“百年一遇”还是“史无前例”的危机?

 

CCTV.com  2009年03月21日 11:1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专题: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发言

    各位上午好,评价美国政府的政策。首先我认为对美国这场金融危机应该有一个评估的认识。因为往往是美国人和非美国人可能对危机的认识并不完全一样。现在人们常常是按照格林斯潘的说法,说当前美国的危机是百年一遇,我认为这往往是因为这场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力似乎还没有超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我今天想讲的观点是,到底是百年一遇还是史无前例。

    这更多涉及到这场危机的影响力和危机背后制度的认识的讨论,是不是百年一遇,现在这场危机的影响力没有超过80年的大萧条,也为时过早,原因是什么?第一,上次的大萧条,1929、1933年的大萧条花了五年时间,目前危机已经快两年了,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结束。有人分析也需要五年,就是美国经济明年复苏了,我认为也不可能出现像1922、1933年大萧条之后,1934年那样美国的增长,也不可能像2005年的高增长。二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危机,不能简单用GDP、银行的倒闭数、失业率来比较,因为正是有了上次大萧条大危机的教训,所以这场危机爆发,美国政府才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暴露的问题好象没有上次危机那么严重,但是并不以为这次危机的程度和危机的性质不严重,我想重点阐述的是,我们更重要看到,上次危机和这次危机背后重要的不同点。

    第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同样是处于世界经济中心国家的美国发生了危机。1929年美国的国家实力正处在繁荣上升的阶段,美国的工业产值占全球产值高达48%,今天美国的国力在明显衰退,2007年工业产值占全球才刚刚25%。从GDP的份额来看,2001年,美国占全球GDP的份额甚至高达32.8%。到了2007年已经下降了到25.5%。

    第二个不同点,美国经济不仅在总量上,而且在结构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私人制造业占GDP的比例已经从战后27%下降到目前的11.7%。而金融、保险、房地产业从战后的9.9%地上升到目前的20.4%,这说明这场危机是在实体经济明显萎缩,美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几年美国经济的繁荣是靠发钞票、发美元、扩张信用、提前消费支撑的,今天美国的政府和美国的居民已经负债累累,因此危机不可能像1929、1933年仅靠美国扩大内需来获得繁荣,不容易。

    第三个不同,这场危机是信用膨胀的危机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1929、1933年的大危机,很快通过美国的进出口直接影响周边国家,这场危机的表现从次贷危机、金融领域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对世界经济的先导先从虚拟经济然后到第一波华尔街,第二波欧洲,第三波新兴国家,说明传导的时间比上次危机漫长,由于两场危机的性质特点不同,所以我认为目前的危机绝对不是简单的经济周期的一场表现,也不是过去那种局部性的危机,而是对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主办的国际货币体系各种矛盾积累的一次大清算,现在,由于危机中各个国家政府的强力干预,衰退的时间可能会短一些,不到五年。但是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也不会简单按照1929年大衰退过以后的轨迹走。所以说,与其说百年一遇,不如说史无前例。只有这样看,我们才可以正确把握这个危机的实质,更有利于选择措施来应对。

    目前奥巴马新政有助于经济衰退的步伐,但是既然是过度信用膨胀、过度欠账,过度消费的危机,美国就要付出代价。其他国家也要付出代价。而且上一轮经济繁荣中收益多的,被影响就越大,中国愿意和美国联手,愿意共渡危机。

    我举一个例子,国家好比一个家庭,美国危机就好象一个有微薄收入,但又借了大量钱做投机的家庭。现在投机输了,怎么办?当然可以破产,不谈破产这条路。出路有三条,第一条,借新债还旧债,美国政府正在做这个事,美联储扩张信用。第二,节衣缩食,准备过穷日子。而美国居民正在不断地降低消费率,也在做。第三,如果以上两个力度还不够,怎么办?我认为,只能翻箱倒柜,找找家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比如说古董、名画、收藏品,出售,换钱,这就是美国的议会、美国的政府准备割爱,出售优质的资产来筹集资金,化危机,而不是不断地发行钞票。如果仅仅通过前两条出路,不走第三条出路,大量开大钞票救危机,经济衰退就像打一针强行的药,药行通过以后,通货膨胀的局面还会出现。

    因此我的结论,这场危机让世界看清了,世界经济不太平的根源是什么?不是其他,主要的根源是当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有问题。因此我们对奥巴马的新政要支持,同时,脑子要冷静,不要给予他太高的希望和太大的压力,否则适得其反。谢谢大家。

责编:陈曦霞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