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及《哥本哈根协议》

 

CCTV.com  2009年12月24日 06:3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专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为明天而“战”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 综合新华社记者驻外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各方艰苦磋商和共同努力,最后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大会已于19日闭幕,但国际社会连日来仍持续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就相关话题发表看法。

  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里·图里基22日说,《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尽管有些国家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不太满意,但是“我们必须以现实的态度来看待会议的成果”,这是各方经过艰苦谈判取得的成果,“确实具有积极意义”。

  国际能源机构22日发表公报,对《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表示欢迎,称该协议为下一步的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指导。公报说,《哥本哈根协议》呼吁发达国家作出承诺,从财政上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需2000亿美元的投资,才能在2020年前建立起一套对碳依赖相对较小的能源体系,而发达国家在协议中承诺的资金援助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代表巴西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迪尔玛·罗塞芙表示,哥本哈根大会是解决气候问题的重要途径。她说,哥本哈根大会期间,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代表举行的“基础四国”会谈“富有成效”,四国互相尊重,本着解决气候问题的目的交换意见,中国提出了积极的减排目标。

  美国进步中心高级政策分析师黄立安认为,《哥本哈根协议》至少有三个原因令人乐观:中国、印度等主要发展中国家首次在国际协议中承诺采取减缓行动;协议对“透明度”等焦点问题作出规定;协议规定了发达国家要承担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以及穷国提供财政援助的义务。他表示,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期间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例如,中国一直大力推动发达国家立即向小岛国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等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针对日前有关中国“劫持”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谈判进程的言论,挪威气候研究中心主任克努特·阿尔夫桑说,这一说法“有失公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做得比美国好多了”。他认为,中国宣布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中国在建设富足社会的同时实现减少排放,“把矛头指向中国是不对的”。

  挪威环境与外援大臣埃里克·索尔海姆日前也表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未能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不能归咎于中国。

责编:王玉西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