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一日电(记者 张冬冬)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周玮生十一日在北京表示,新华侨华人群体已在海外形成一个“随时随地都与中国发生着互动关系”的人才圈,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的事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中国合作交流更为频繁。
周玮生此次是以“第九届海外侨界高新技术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团长的身份访问中国的。十一日晚,这个由来自九个国家的三十七位学者组成的访问团,结束了在北京为期三天的活动,后天将移师重庆。
自二〇〇一年至今,“海外侨界高新技术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考察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届,共组织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四百余位海外侨界优秀学者。这些专家学者携带了六百余项科技项目前来交流、合作,内容涉及环保、新材料、生物工程、医药、电子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通过这个平台,许多海外学者选择了回国发展,有的自己建立了公司,有的被高校或科研单位聘为专家。
“眼下在欧美国家,‘到东方去’之说颇具号召力”。来自美国的访问团成员廖结楼说,金融危机下,欧美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但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依然呈现“向上走”的态势;海外人才国际化的眼光、领先于国内的技术,恰恰与中国的国内需求契合。
廖结楼认为,中国各地借金融危机赴海外引才并非“趁火打劫”。他说,全球化时代人才应该是流动的,中国的发展需要海外高层次人才,世界金融危机为中国寻找这类人才提供了机遇。海外高新技术人才有优秀的管理经验和领先的技术,国外经济不景气为其向中国转移提供了时机。
进入二00九年,中国各地纷纷推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的计划。身为美国北卡州科协生物技术和制药委员会主席的廖结楼说,与“具体的优惠条件”相比,自己更关注政策的开放性、延续性和透明度。
“他们在实现自我创业、发展的同时,也在用一种崭新的方式回报祖籍国。”中国侨联主管经济科技工作的新任专职副主席王永乐说,侨界是海外高新人才聚集地,改革开放三十年在海外汇集了大批高新技术人才,中央对这一群体也更加重视。(完)
相关链接:
责编:石光辉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