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时间:2008年4月23日)
【国名】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人口】11.3亿(2007年中央统计局数字)。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连同老德里人口共1385.1万(2001年)。
【国家元首】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Pratibha Devisingh Patil), 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节日】
共和国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建立共和国。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处于印度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东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
灯节(Div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简况】位于南亚次大陆。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区26℃~29℃。 与北京时差两个半小时。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著。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政治】本届政府于2004年5月由第十四届人民院选举产生,曼莫汉·辛格任总理。
2004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印分四个阶段举行第十四届人民院选举。5月13日大选结果揭晓。国大党联盟获得539席中的219席,印人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获188席,左翼政党获61席。5月15日,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被选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18日,索尼娅·甘地决定不出任总理。国大党经内部紧急磋商,19日推选曼莫汉·辛格出任总理。22日,新政府正式成立。
新政府成立后,于5月27日公布《最低共同纲领》,阐述了联盟政府的施政原则和基本政策。对内强调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推行人性化的经济改革;强调社会和谐与地区平衡发展;提高对教育和卫生的投入。对外强调外交独立性;突出周边外交,优先发展与邻国关系;注重大国关系的相对平衡。
【宪法】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
【议会】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联邦院共245席,议员由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立法院议员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3。联邦院每年召开四次会议。宪法规定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议长。现任联邦院议长默罕默德·哈米德·安萨里(Mohammad Hamid Ansari),2007年8月19日就任。人民院为国家主要立法机构,其主要职能为: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控制和调整联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有权弹劾总统。人民院共545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第14届人民院于2004年5月产生,国大党及其盟党获216席,联合左翼政党组建联合政府。2004年,人民院组成为:国大党及其盟党216席,国大党获145席,为第一大党;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党187席,印度人民党138席;左翼政党及盟党61席,其余政党75席。人民院议长索姆纳特·查特吉(Somnath Chatterjee),2004年6月4日当选。多数党领袖为普拉纳博·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反对党领袖为拉尔·基尚·昌德·阿德瓦尼(Shri.L.K.Advani)。
【政府】本届政府于2004年5月22日组成,是以国大党为首的团结进步联盟政府。现主要内阁成员有: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内政部长希夫拉吉·帕蒂尔(Shivraj Patil)、财政部长齐丹巴拉姆(Chidambram)、外交部长普拉纳博·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
【司法机构】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现任首席法官R.C.拉郝蒂(R.C. Lahoti),于2004年7月就任。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现任总检察长巴呐吉(Milon Banerjee),2004年7月由国大党政府任命。
【政党】(1)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简称国大党(英)。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1885年12月成立,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印独立后长期执政,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2004年5月人民院选举中再次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现任主席索尼娅·甘地(Sonia Gandhi)。
(2)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称有350万党员。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势力和城镇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2004年5月人民院选举中失利,成为最大在野党。现任党主席为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
(3)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简称印共(马)。1964年以孙达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为代表的一派从印度共产党分出后组成。近年来发展较快,党员增至70万,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现任总书记卡拉特(Prakash Karat)。
(4)印度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于1920年。有党员54万。1964年分裂,以党主席什·阿·丹吉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称。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与党内发生分歧而被开除出党,该党再次分裂。现任总书记A·B·巴尔丹(A. B. Bardan)。
(5)泰卢固之乡党(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党。近年来成为印度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选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政党。在安得拉邦执政,党主席、邦首席部长钱·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du)以重视信息技术著称。
【重要人物】普拉蒂巴?帕蒂尔:总统。1934年12月19日出生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先后在贾尔冈和孟买求学,获法律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资深国大党成员,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1962年当选为马邦议员,先后七次出任马邦邦政府部长。1985-90年任印联邦院议员,1986-88年任联邦院副议长。1991年当选人民院议员。2004年-2007年担任拉贾斯坦邦邦长。2007年7月,由执政的团结进步联盟(UPA)提名当选为印度总统,成为印第一位女性总统。热衷于社会福利工作,担任诸多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组织荣誉主席,曾为盲人和贫穷妇女设立了工业训练所和开设缝纫班,并在新德里和孟买等地成立职业妇女宿舍,为农村青年设立技术学院。从小喜欢运动,大学期间曾参加大学间乒乓球比赛,获得冠军。1995年曾赴华参加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曼莫汉·辛格:总理。锡克教徒。1932年9月26日出生于现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曾就读于旁遮普大学和英国剑桥、牛津大学,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71年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先后出任印度财政部首席顾问、储备银行行长、计划委员会主席、印度总理经济事务顾问等职,并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任职。1991-1996年任财政部长。1991年、1995年和2001年分别当选为印度联邦院(上院)成员。1998年后任联邦院反对党领袖。1991年,在任印财长期间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主张放宽对私营经济活动限制,积极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鼓励出口。被誉为“印度经济改革之父”。曾于1995年7月作为财长率团访华。2008年1月,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此访是辛格2004年任印度总理后首次访华。
【经济】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达到基本自给。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印度政府于1991年7月开始进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2001年至2006年“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76%。2006年,印出台十一·五计划,将2007年-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年均9%。
近几年来,印政府不断深化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2006/2007年度印度经济实现9.6%的高增长。2007/2008年度为应对通胀,印政府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大幅提高利率,经济增长小幅放缓至8.7%。
国内生产总值(2007/2008年度):311400亿卢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7/2008年度):8.7%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
汇率(2004/2005年度平均):1美元=40.41卢比
通货膨胀率:2007-2008年5.5%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