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伊朗松开攥紧的拳头? 仍期待美国根本性改变

 

CCTV.com  2009年02月23日 19:1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   

  “30年前,我们把美国人赶走了;现在,我们还是敌人,但年轻人已经爱上好莱坞电影了;30年后呢?总是会有变化的,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我们”

  上任未满一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对伊朗释放了温暖的信号: “如果你们松开攥紧的拳头,我们会和你们握手。”

  只过了一天,他得到了来自伊朗强硬派的回应。“世界进入对话的时代,伊朗准备好在公平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同美国展开对话。”伊朗总统内贾德说。在内贾德4年任期内,因发展核项目等问题,伊朗与西方关系曾经急剧恶化。

  2月17日下午,伊朗驻华大使曼苏里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了伊朗政府对美国政策的最新表态——美国新政府已经认识到以前的错误,表达出勇敢改变的决心,但我们还没有看到根本性的改变,还没有看到行动,我们期待根本性改变。

  受挫的“羽毛球外交”

  这已经不是美国新总统第一次向“夙敌”伊朗伸出橄榄枝了。

  美国女子羽毛球队曾接受伊朗羽毛球联合会邀请,计划2月3日前往伊朗参加国际羽毛球比赛。美国国务院数据显示,美伊民间交流近年有所增加。自2006年起,已有超过250名伊朗艺术家、运动员和医疗人员入境美国,参加各种交流项目。

  但这次美伊交往却引起了外界特别的兴趣。因为美国女子羽毛球队是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首支由美国政府资助赴伊朗参赛的运动队,所以被看作美国政府对伊朗开展外交行动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羽毛球比赛与伊朗人举国欢庆反美伊斯兰革命30周年恰在同一时间。1978年1月,伊朗爆发反王室、反美国的示威浪潮,美国的盟友巴列维被驱逐。霍梅尼同年2月1日从巴黎返回伊朗,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美国舆论一度认为,美国和伊朗之间将发生如美中“兵乓外交”的历史转折。然而,美国队最终没能得到伊朗政府发放的签证,理由是申请签证时间过晚。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伍德2月4日表示,美国对伊朗拒绝美国女子羽毛球队赴伊比赛深表失望。他说,美国女子羽毛球队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里向伊朗提供了所有证明文件,但仍没有获签。美国希望与伊朗改善关系,而伊朗拒绝美国的友好表示,“非常不幸”。

  “这是国内政治的现实需要:其一,反美力量还是处于强势地位;其二,现正值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30周年和伊朗大选之际,内贾德政府需要摆出强硬姿态安抚国内情绪。”中国驻伊朗前大使华黎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评论说。

  但据美联社报道,伊朗羽联已经向美国队表示歉意。美国队今年夏季还将邀请伊朗队前往美国参赛,这场“羽毛球外交”仍有希望进行。

  沉默的领袖和伊朗大选

  在奥巴马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在中东地区进行穿梭外交后,美国副总统拜登2月7日带着奥巴马新政参加了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

  伊朗议会议长阿里·拉里贾尼也出席了德黑兰会议,对奥巴马外交新政给予一定希望。“美国过去几年烧毁了许多(沟通)桥梁,但新政府能够修复它们,只要承认错误,改变政策。任命中东特使等措施,对美国是黄金机会。”

  拉里贾尼曾任核谈判代表,又是下届总统竞选人。华黎明感叹:“派如此重量级人物出席会议,从中也可玩味伊朗对美国所要展示的姿态。”

  2月8日,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宣布参加今年6月的总统选举,引起西方舆论关注,“伊朗选民需要在哈塔米与现任总统内贾德之间做出选择” 。1997年至2005年担任伊朗总统期间,哈塔米主张推进伊朗政治和社会变革,和西方改善关系,被视为改革派代表人物。

  两天后,伊朗在德黑兰自由广场举行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30周年活动。面对几十万听众,内贾德说:“世界进入对话和理性的时代,不愿看到布什黑暗时代重现。”

  美联社分析,内贾德选择这一时机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面对谋求连任道路上的强劲对手,内贾德不得不释放和美国对话的信息,以抗衡“拦路虎”。

  但伊朗的最终决策人并非内贾德或其继任人,而是哈梅内伊。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至今没有对奥巴马就任总统发表评论,也没有对美方的对话建议发表意见。可见,美伊关系的改变仍有巨大变数。

  哈梅内伊在很多机构和省份中均安排了代表,代表建议可以反映出伊朗领导圈普遍的观点。路透社援引伊朗西北部赞詹省革命卫队代表玛笃迪的话说:“任何政府都有底线,我们的底线就是反对美国不可一世的政策以及犹太复国主义政权。”

  政治精英阶层的观点和大众的选择,将深刻影响美伊关系的未来,更直接的是决定今年6月伊朗大选的结果。分析人士认为,华盛顿可能会等到大选揭晓时,才会全面披露对伊朗新政策的细节。

  胡萝卜与大棒

  有一点毫无疑问,核问题仍是制约美伊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政府还没有明显的政策改变,仍坚持要求伊朗首先暂停铀浓缩活动。伊朗政府则多次强调和平发展核技术是伊朗“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没有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立场的打算。

  在慕尼黑会议上,拜登说了愿意“谈判”后,马上话锋一转,威胁伊朗如果继续谋求核武器和支持恐怖主义,将会继续面临压力和孤立。奥巴马在这一问题上的顾盼,受制于国内保守势力的牵制压力,但也确实事出有因。慕尼黑会议召开前几天,伊朗颇为巧合地发射了一枚其自行研制、据称足以携带核弹头的运载火箭。

  2月3日,伊朗用国产“使者”运载火箭,将首颗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尽管伊朗外长穆塔基等一再强调此举没有任何军事目的,华盛顿还是“非常关切”。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伍德说,伊朗发射卫星“可能导致弹道导弹的研发”。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更是直言,美国对此将采取“强硬和直接”的外交政策。她还表示,美国是否在欧洲东部和中部部署导弹体系,还要部分地取决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态度。就在上月的参院听证会上,当被问起是否会放弃对伊朗动武时,希拉里态度明确:不放弃任何选择。

  美国新政府对伊朗的“合作”橄榄枝伸得很低、很谨慎。“美国对伊朗还是心存防范,如何处理两国关系,美国还将视伊朗的一举一动而定。”华黎明说。

  综观奥巴马外交新政,“限制伊朗”始终是美国在中东的一大目标。如果说,布什时代是以强硬、单边及新保守主义的外交风格来实现这一目标,奥巴马则是希望以温和、合作及回归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外交风格来实现。美国也很难改变对伊朗采取的谈判和制裁相结合的“双轨”策略,而“胡萝卜加大棒”正是伊朗政府最痛恨之处。

  所以德黑兰的观察家担心,伊美两国积怨较深、难建互信,但伊朗民众则显得很乐观。

  “总是会有变化的,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我们。30年前,我们把美国人赶走了;现在,我们还是敌人,但年轻人已经爱上好莱坞电影了;30年后呢?” 生活在伊朗老城伊斯法罕的导游贝扎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会说流利英语的他希望国家政策的变化,能让他接到更多的“海外大单”。

责编:彭伟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