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际观察:天然气风波牵动欧洲各方神经

 

CCTV.com  2009年01月11日 19:0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 国际观察:天然气风波牵动欧洲各方神经

  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11日凌晨宣布,乌克兰已经签署与俄罗斯和欧盟的三方议定书,同意对俄罗斯天然气经乌克兰境内管道运输进行监测。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同时表示,在监测委员会专家抵达天然气计量站后,俄罗斯将恢复经乌境内管道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他认为,欧盟国家“将在36小时内获得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

  俄乌“斗气”:欧盟遭殃

  驻欧盟记者尚绪谦:此次俄乌争端最初并没有引起欧盟足够的重视。俄罗斯1月1日完全停止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后,欧盟直到5日仍然声称俄乌争端不会立即对成员国的天然气供应产生影响。但形势在6日开始急转直下,俄罗斯经由乌克兰输往欧盟成员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大幅减少,有的甚至完全中断。7日,俄罗斯方面进一步采取行动,以乌克兰“偷气”为由,完全切断了途经乌克兰输往欧盟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

  截至10日,18个欧盟成员国或其他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受到影响,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东欧国家情况尤其严重。“屋漏偏逢连夜雨”,从5日开始,一场横扫欧洲的严寒让能源供应问题十分严峻。

  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欧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外交行动,先是派出代表团分赴乌俄了解天然气供应减少的原因,后又邀请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乌石油天然气公司代表8日在布鲁塞尔谈判,协商派遣国际观察员监测俄乌天然气传输问题,但未能达成协议。

  欧盟继续加强外交磋商,使俄乌原则上同意部署一个由欧盟委员会官员、俄乌天然气官员以及欧洲天然气公司专家组成的“监气”小组。俄总理普京提出必须将该协议落到纸上,托波拉内克为此对基辅和莫斯科展开穿梭访问,终于在11日晨完成了三方协议的签署。

  欧盟将俄乌之间的“斗气”定位为“商业纠纷”,即使今年的争端暂时得以解决,欧盟依然不能摆脱几乎一年一度因俄乌“斗气”而带来的困扰。

  俄乌“斗气”:俄求主动

  驻莫斯科记者卢敬利、赵嘉麟:在俄乌“斗气”的过程中,俄罗斯的强硬立场是,只要俄罗斯认为其通过乌克兰的天然气没有安全保障,就拒绝“供气”。而成立过境乌天然气的监督机制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运输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促使欧盟出面和俄罗斯一道对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进行监督,无形中似乎把停止供气的罪责推给了乌克兰。其次,俄罗斯划清了天然气供应方和过境方的责任,摘掉了因“丢气”、“断气”而被戴上的“不可靠能源供应者”的帽子。再次,对其他输出管道具有示范效应。

  近年来,乌克兰积极向北约靠拢,俄乌关系僵冷。俄罗斯凭借天然气资源这张王牌,掌握着俄乌争端的主动性。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对乌“供气”不再有任何优惠。俄方要求按对西方的售价向乌供气——每千立方米450美元,而且承诺乌克兰可以按西方的过境费率向俄罗斯收费。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解释为何对白俄罗斯的“供气”价格低时说,俄白是联盟国家,另外,俄罗斯拥有白俄罗斯50%管道运输系统的股份。言外之意是,如果乌克兰与俄罗斯建立这样的关系,俄罗斯也可提供这样的价格。

  分析人士注意到,虽然俄罗斯有望在近日恢复向欧盟供气,但俄乌供气谈判不欢而散,俄乌争端的解决遥遥无期。俄罗斯此举旨在对力图加入北约的乌克兰施压。

  俄乌“斗气”:乌有得失

  驻基辅记者宋宗利: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11日凌晨声称,为保证欧洲获得天然气,乌克兰决定作出“政治上和技术上”的让步。分析人士指出,总的来说,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这场较量中有得有失。

  由于在2009年天然气供应价格和过境费率等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于1月1日中断对乌克兰供气,但仍维持经乌境内管道向欧盟国家供气。7日,俄方以乌方截留天然气为由,停止经乌向欧盟国家供应天然气。乌方则坚决否认俄方关于“偷气”的指责,称这部分气是用来保障俄天然气输送的技术性耗气,主要用于加压站工作。

  根据三方达成的协议,乌将继续使用俄罗斯天然气作为输气的技术性耗气,但这部分用气将计入乌克兰收取的过境费内。因此,乌方在维持己方用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摘掉了“偷气”的帽子。

  目前,全球金融海啸给乌克兰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而乌克兰每年从俄天然气过境输送中赚取不菲的财政收入。据专家估计,俄罗斯停止经乌向欧盟供气后,乌每天的过境费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因此,对峙持续的时间越长,乌克兰的损失就越严重。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乌俄之间关于天然气供应的谈判至今未取得任何进展,乌先行保证俄天然气向欧盟无障碍输送,使其失去了一个双边谈判的筹码,俄恢复对乌供气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

  在俄完全停止向乌境内管道注气后,乌东部和南部的大型企业被迫大幅削减用气量,甚至停工。这显然不符合乌克兰的经济利益。此外,乌允许欧盟和俄罗斯专家进入其输气系统有关设施进行监测,也可能会造成信息泄露,使其在与俄的天然气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责编:程冲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