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日本著名外交智囊:日中两国应一起走向成熟(图)

 

CCTV.com  2008年12月19日 09:0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在日本,媒体评论员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言论对日本民众的国际观影响深远。冈本行夫是日本最顶级的评论员之一。

  7月28日,日本外务省和日中友好会馆举办联欢会,欢迎参加“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造30周年研讨会”的中国青年访日代表团。 

  冈本行夫是左右日本外交路线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言论不仅影响政府决策,也影响着日本国民对外交和国际关系的认识。这些年来,他到日本各地向日本大学生传授外交“秘笈”;在日本重要政论节目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2005年8月,在香港凤凰卫视和日本朝日新闻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中日辩论会上,他曾代表日方参与辩论。他也是《朝日新闻》等最具影响力的日本媒体争相采访的外交专家。12月15日,冈本行夫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独家专访,就中日关系问题发表看法。

  “日中应一起走向成熟”

  11月30日,日本《产经新闻》一改往日“批判中国急先锋”形象,刊登肯定中国的文章《中国变得温和了》。作者冈本行夫在文中写道:“日本对中国感情不好,挑中国的刺成了流行……但中国已经变得富裕而从容。今后,日本该以更从容的姿态和中国相处。” 

  63岁的冈本行夫是左右日本外交路线的关键人物之一。1991年,他辞去日本外务省的官职,创办了自己的冈本联合事务所。他先后担任桥本内阁、小泉内阁的首相辅佐官,直接为日本外交政策出谋划策。在福田内阁中,他和日本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等人都是外交政策学习会成员。

  12月15日上午,冈本行夫在位于东京虎门的事务所内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谈到为何给《产经新闻》撰文,冈本行夫说:“《产经新闻》经常刊登厌华人士的文章,我想通过这份报纸告诉那些有厌华情绪的日本人,你们的厌华情绪没有根据。中国已经成长为大人,更加成熟。日本也应跟着变得更成熟。”

  中国人的理解让我吃惊

  在日军多次轰炸的重庆,听众十分友善。有人说:“我为能第一次直接听日本人演讲而感到高兴”

  对于冈本行夫来说,在《产经新闻》发表支持中国的文章已经并非第一次。北京奥运前夕,他的那篇《对08年北京盛典的期待》已在《产经新闻》头版刊出。

  从1990年至今,冈本行夫访问过中国将近20次。最初,中国人给他的印象并不温和。他记得当时在几个大学进行演讲时,在场年轻人向他提出的问题都带有对日批判的火药味。不过,今年11月下旬,冈本行夫应日本外务省之邀赴中国各地进行演讲,看到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日军多次轰炸的重庆,听众十分友善。有人说:‘我为能第一次直接听日本人演讲而感到高兴。’”他在文中回忆。冈本行夫还向中国听众介绍了参拜靖国神社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心情,并说:“请大家不要讨厌小泉。”令他没想到的是,“听众响起了掌声。笔者对此感到吃惊。”

  让他吃惊的还有在厦门大学谈到日美安保与台湾的关系时中国人的温和。“对于反对中国大陆保留对台湾行使武力权利的言论,与过去不同,中国的反应变得理性、温和了。‘我们不赞成,但理解日本的立场。’ ”

  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之后,冈本行夫受台湾军方邀请参观金门巨大要塞,从金门岛眺望厦门,他感受到了“这个眼前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前线的紧张气氛。“时过境迁,10年过去了,中国快速变得富裕起来,厦门变成了浪漫的海滨城市。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看金门岛的眼光温和了。让人产生已经决出胜负的感觉。”冈本行夫的笔触饱含深情。

  文章发表后,尽管支持者甚多,但还是引起了少数日本人的不满。有人批评他:“你的观点无法代表大多数中国百姓的改变,中国还没放弃反日感情。”他回应说:“中国人变得更加从容、冷静和理性,并不只限于我所接触过的一部分中国人,我一直在追踪研究中国的反日网页。我发现近年这些网页越来越少。”

  在国际会议上,冈本行夫也感受到中国人的发言内容有了变化。“跳出了只谈中国个别情况的思维,而是更多的从国际局势和全球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国际会议上,越来越多的与会者开始认真倾听中方的意见了。”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