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健
中新网10月9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0月9日刊发题为《奥运金牌和诺贝尔奖哪个更重要》评论文章说,奥运金牌和诺贝尔奖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哪一种缺憾都是复兴大国的不足。靠有限的世界冠军撑不起民族的脊梁,更不能“一俊遮百丑”,无法掩盖中国科技实力的薄弱。当我们承认稀缺是最好的东西之时,当第一项诺贝尔奖降临中国本土,远比100多块奥运金的出现更让人惊喜很振奋。因此,科学家应该倍加努力,普通国人有理由深切期待。
文章摘录如下: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再次揭开面纱,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将水母发出绿光的能量应用在实验中,夺取诺贝尔化学奖。而他只是美国籍的华人,并非中国人。和历年一样,甚至和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奖历程一样,仍然没有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奖。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老迈的杨振宁何以时过境迁还在中国如此风光和荣耀。
考虑到今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神舟七号载人工程成功,获得金牌总数第一的中国如此缺席诺贝尔奖,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倾斜和缺憾,更是对中国长期以来重视国家形象工程的一种反动。高投入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也决定了奥运金牌获取的必然性,固然有体育精神的展现和国家实力的基础,即使并非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毕竟是一种低水平的身体素质较量。而诺贝尔奖的获得完全是智慧的角逐,更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科学积累。中国如此大国以这么多年科技的举国体制难以获奖,说明了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1901年以来,共有700多人或组织获得诺贝尔奖,日本本土拥有10多名获奖者。中国本土无一人获奖,海外华人7人,全都集中在美国。当朱棣文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时,让人第一感觉就是他是美国人。
诺贝尔奖奖励某一领域长期的、有革命意义的,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科学发现。中国尽管拥有载人航天等一系列世界前沿的科技实力,但是科技竞争力一直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有人认为,诺奖并非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发达程度唯一指标,而是要用更综合的指标去衡量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其实,对于诺贝尔奖任何故作轻松的不屑只能是无知和做作。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没有获奖很难真正具有世界顶尖水准,充其量在低水平徘徊,简单地重复和追随先进国家,难以让其他国家望其项背。
经过长时间努力,中国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若整体水平上不去,即便出现获奖特例,亦无太大意义。相形之下,日本达到诺贝尔级水准的成果已不在少数。日本有人称,中国科技人才缺乏,70年也撵不上日本。日本还要在50年内获得30个诺贝尔奖。(王锦思)
责编:汪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