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媒体·焦点

 

CCTV.com  2008年09月17日 13:3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进入[中国新闻]>>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

    1、9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破百项纪录 水立方续写游泳神话

    15日,残奥会游泳比赛率先结束。“水立方”延续了北京奥运会时的“神奇传说”,在140个残奥会游泳比赛项目中,有超过100项世界纪录被改写,还造就了多位 “金牌大户”。南非“单腿美人鱼”娜塔莉?杜托伊特(S9级)和澳大利亚的马修?考德里(S9级)加冕“5金上将”;而夺取4枚金牌的选手则多达8人。

    2、9月16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新加坡首次登上残奥金牌领奖台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第一次奏响了新加坡的国歌,16岁的小将叶品秀在女子50米仰泳S3级别的比赛中,为新加坡摘得了残奥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叶品秀参加的比赛是新加坡代表团在本次残奥会上的最后一场比赛,吸引了新加坡的官员、运动员家属、朋友、留学生等到场加油。至此,新加坡残奥队已完成北京残奥会的全部赛事,收获1金、1银、2铜,改写一项全国纪录、两项世界纪录,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3、9月16日 韩国 KUKI新闻:优雅不失 从容依旧

    在2008北京残奥会的20个种类的比赛中,最美丽动人的,可以说是马术比赛了。选手中有的视觉上有障碍,有的身体上有障碍,有的选手把缰绳夹在腋下,有的把缰绳咬在嘴里,那些失去双腿的选手只能坐在特制的马鞍上。但是他们依然身姿优雅、淡定从容,他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观众的赞叹。

    4、9月16日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马拉松是一生的选择

    很多人都会用“大器晚成”形容澳大利亚盲人马拉松选手罗伊?丹尼尔(Roy Daniell),现年43岁的他直到30岁以后才开始从事专业的马拉松训练。丹尼尔从小就喜欢各种球类运动,但是随着他的视力不断恶化,他不得不同板球、足球说再见。丹尼尔将马拉松视为自己终生无悔的选择。在悉尼残奥会上,初出茅庐的丹尼尔获得了铜牌;雅典残奥会上,他夺得了银牌。由于北京残奥会是这位老将的收官之战,今天他将向马拉松金牌发起冲击(中午更新赛况),给自己的体育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5、9月16日 《新京报》:运动狂人 身兼四职

    加拿大女选手弗尔格森堪称本届北京残奥会上最玩儿命的运动狂人,34岁的她,同时参加了轮椅篮球和200米、1500米、5000米三项轮椅竞速比赛,一个人身兼四职,堪称残奥第一人。不过,轮椅篮球才是她的主项,田径竞速只是为了挑战身体极限。弗尔格森是加拿大第一批轮椅运动员,参加了自1992年以来的所有残奥会,加拿大女子轮椅篮球队曾连续夺得三届残奥会冠军。

    6、9月16日 英国《每日电讯报》:参与、激情 就这么简单

    从奥运会到残奥会,英国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关注北京,看北京如何办好两次盛会,好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表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他们看到精彩的竞赛、出色的组织、极好的场馆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开、闭幕式。更重要的是,伦敦要学习中国,像中国这样唤起全国人民对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热情。尽一切力量激励人们参与、感受体育的魅力和激情,这就是成功的运动会。

    7、9月16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残疾运动员背后的臂膀

    盲人按摩师马巧云和其他9位同伴从8月9日开始,就在奥运村综合诊所为运动员们提供提供中医按摩服务,她的工作格言是“我会特别心疼,又会特别用心”。而普通民工冯一宁从2006年初开始就作残疾人运动员的护工,如今,作为轮椅橄榄球国家队的护工,冯一宁已经全程陪护队员们度过了400多个日夜。他们都是残疾运动员背后的臂膀,为运动员们消除疲劳、抚平创伤。

    8、9月16日 《环球时报》:身体康复比金牌更重要

    在北京残奥会的田径赛场上,接连发生运动员因“残疾级别”问题,被改判或取消成绩的情况。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运动员并非坏事。残奥会运动员残疾分级有三种状态:永久分级、临时状态和未分级状态。残奥分级师有权力在运动员比赛过程中,通过观察来复核运动员目前的运动能力等级。当运动员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大大好于同场竞技的运动员,或者较之以往有明显的成绩飞跃,那说明该运动员的身体康复情况良好,应该参加伤残程度更低一级别的比赛。虽然可能与奖牌失之交臂,但是身体的恢复同样是对运动员们奋斗的奖励。

责编:罗幸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