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世界周刊3月9日播出):2008年3月1日凌晨,南美厄瓜多尔与哥伦比亚边界的热带丛林。
哥伦比亚军警在战机掩护下,越过边界突击2公里,直扑厄瓜多尔境内“革命武装力量”的一个营地。
战机在营地上空掠过,炸弹投向了睡梦中的游击队员。
事后,厄瓜多尔方面在遭轰炸的营地发现了15具尸体和2名受伤妇女。
而此次袭击的目标、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革命武装力量”二号人物、雷耶斯的尸体已被哥伦比亚特种兵带走。
劳尔·雷耶斯,59岁,“革命武装力量”核心成员,以立场强硬著称。
欢迎打开新一期的《世界周刊》。
短片中展示的火爆一幕发生在上周末。本周,这一事件在安第斯山下各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革命武装力量”是哥伦比亚最大的反政府组织,哥伦比亚政府军对其进行军事打击行动是经常的事。
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哥军不同寻常地采取了“越界打击”的方式。
更让外界诧异的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对此反应激烈,火气超乎寻常地大。
3月2号晚,查韦斯出现在电视节目上,火药味十足。
查韦斯的举动,多少有点义愤填膺、声援好朋友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的意思。
此前1天,科雷亚在哥伦比亚军事行动结束后才收到哥总统乌里韦通报情况的电报。
2号晚,科雷亚总统宣布向北部边境地区派遣3200名士兵。
3号,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都宣布与哥伦比亚断交,驱逐哥外交官,并撤回驻哥使馆人员。
三国间的外交危机不断升级,紧张局势一触即发。
5号,查韦斯的前助手罗哈透露,委内瑞拉已向哥委边境增兵9千人。
“中美洲以南战争号角清晰可闻”,古巴前主席卡斯特罗在《格拉玛报》上这样说。
哥伦比亚方面,显然不愿意事态扩大。2号,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就越境军事行动向厄方道歉,但强调这次行动“绝对有必要”。
媒体认为,尽管3国都提到“战争”一词,但由于彼此经济相连,口水仗的意气成分更多一些。
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哥伦比亚对委内瑞拉出口占到两国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而委内瑞拉30%的食品来自哥伦比亚,真打起仗来就要面对牛奶和肉类短缺问题。厄瓜多尔对哥伦比亚的贸易依存度也比较高。
果不其然,7号在里约集团首脑会议上,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向厄瓜多尔当面道歉,并分别与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握手言和。这场外交危机得以解决。
在这场拉美几十年来最大的外交危机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事件逐渐从哥厄两国的边界纠纷,到哥委两国的外交对峙。
有人说查韦斯有点“多管闲事”,而其实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事件的演变实际上是哥委矛盾借此的总爆发,也是双方多年来“暗战”的一次明朗化。
这对查韦斯和乌里韦来说,多少有点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意思。
在1号的打击行动中,哥伦比亚军方查获了雷耶斯的专用电脑,宣布发现其中储存着“重磅炸弹”。
据哥方介绍,在雷耶斯所写的两份文件中,一份的内容显示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与游击队正在加强联系。
另一份则指向了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政府由此指责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共谋制造脏弹,并把查韦斯告上了国际法庭。
而委内瑞拉外长马杜罗指责说,乌里韦这样做是在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这样的你来我往并不奇怪。
多年来,对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革命武装力量”的态度一直是哥委关系中的一根刺。
据哥伦比亚官方公布的数字,反政府游击队“革命武装力量”绑架了700多名人质,其中包括前政要。去年8月,查韦斯主动就释放人质问题在哥政府与游击队间展开斡旋。
但3个月后,哥伦比亚政府指责查韦斯私自与游击队谈判,取消了他的斡旋资格。
不过查韦斯并未放弃努力。
今年1月10号,哥伦比亚前副总统候选人克拉拉获释。2月查韦斯又成功地使另一批人质获释。
为此查韦斯赢得了声誉,乌里韦政府则处境尴尬。
这一次,作为委内瑞拉政府与游击队联络人的雷耶斯被哥伦比亚政府军打死。
委内瑞拉媒体猜测说,这是哥伦比亚政府在间接表达对查韦斯绕开他们进行单方面斡旋的不满。
左右界限分明是拉美国际政治的特色。
作为邻国,左翼的查韦斯和右翼的乌里韦之间多年的“暗战”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不过对于查韦斯,这次高调出击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
谁都明白,哥伦比亚背后是美国,对委内瑞拉来说,这是一种真正的“暗战”。
3月4号,一直保持沉默的美国终于对南美3国的争端公开表态了。
美联社说,布什很少表示他与外国领导人进行了私人通话,这表明他对乌里韦的高调支持。
随后,美军南方司令部发言人鲁伊斯表示:“我们的确向盟友国家提供了情报支持”。
这证实了外界猜测的此次哥伦比亚军方行动的背后有“美国的影子”。
之前,哥伦比亚军方也证实,他们是根据相关情报事先确定雷耶斯的位置,才得以对他藏匿的营地准确实施了轰炸。
目前,对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制毒贩毒,各方说法不一。
而针对哥伦比亚的越境打击行动,智利、巴拉圭、秘鲁、阿根廷等拉美国家都站在了厄瓜多尔一边。尼加拉瓜6号还宣布与哥伦比亚断交。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事件越来越具有象征意义,成为拉美两个对立政治阵营的一次较量。
2006年以来,拉美地区出现了14个中、左翼政权,覆盖人口占到拉美总人口的70%。
查韦斯作为反美先锋,被美国认为是其在拉美地区的威胁;
而哈佛毕业的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与美国关系紧密,被美国作为在该地区制衡委内瑞拉的力量。
“这不是一个双边问题,而是地区问题”。
5号,正在墨西哥访问寻求支持的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警告说,如果此事开了先河,拉美将成为第二个中东。
对此,查韦斯也有同感。
国际上的事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家有各家的利益。
不过,科雷亚总统说的拉美中东化问题的确值得警惕。
最近几年拉美国家内部之间出现的分歧确实多了起来,比如说前几年阿根廷、乌拉圭就为了一个造纸厂的建造而诉诸国际法庭。
这里面原因非常复杂。但关键是,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单纯强调和放大自己的利益,恐怕就会冲突不断,最终谁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没有不妥协的政治。有时候,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这正是国际政治的微妙之处。
责编:石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