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英大报炒作"反奥运" 失败 罗格称抵制将受到惩罚

 

CCTV.com  2008年02月21日 10:41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欧美政要力挺奥运会 60国领导人要来北京

  就在《独立报》刊登公开信的同一天,英国负责奥运会事务的部长乔维尔表示,外界力量借达尔富尔危机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做法并不恰当,甚至可能“帮倒忙”。

  2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时力挺北京奥运会。他说,他将按原计划出席北京奥运会。他表示,奥运会是一个体育事件,他不会利用奥运会公开谈论政治问题。

  除了各国政要纷纷表示支持北京奥运外,许多跨国公司也对一些人权组织的游说不以为然。近日,一个名为“达尔富尔之奥运梦”的美国人权组织,专门组织了一场游说活动,盯上了赞助北京奥运的19家西方跨国企业,呼吁它们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向北京施压,没想到却遭到一致的冷眼。可口可乐表示“我们没有建议权”,阿迪达斯表示“这是政府的责任”,松下则斩钉截铁地说“支持奥运与地区事务无关”。而像微软、柯达、通用等11家企业甚至理都没理,气得该组织成员对媒体抱怨说,这些企业“不敢得罪13亿中国消费者”。

  另据报道,2月15日,北京奥组委奥运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初步确定有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包括一些国家的皇室代表将出席北京奥运会。他强调,包括开闭幕式在内的各项筹备工作都在顺利进行,未受到任何影响。

  视点:少数西方媒体的病态心理

  其实,对于一个稍有常识和政治头脑的人,就能判断罗格签名的真伪。而一直标榜新闻真实客观的西方媒体在刊登前,竟然连最基本的核实工作都没有做,如果不能用缺少职业素质和无知来解释的话,那只能把它理解为别有用心。

  《世界新闻报》记者过去一年在瑞士工作期间,处处能感受到北京奥运会的不断升温,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届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主办的奥运会。同时,记者也感受到另一种“热情”,那就是西方媒体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对中国近乎病态的挑剔和指责。

  《世界新闻报》记者曾数次前往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采访,几乎每次在谈到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情况时,国际奥委会官员都表示肯定,但西方媒体对此显然不感兴趣,而是不停地在环境污染、交通等问题上纠缠。如果奥委会官员有任何一句话听起来可以“深度挖掘”,这些记者便会大做文章。记得罗格曾经表示,如果北京奥运会期间,气温和空气状况不理想的话,可以效仿以前的做法,将部分项目的比赛时间进行改动。然而这个只在假设前提下做出的表态,立即成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媒体的爆炸性新闻。

  在一些西方媒体的歪曲炒作下,北京奥运会的话题早已超出体育的范畴,在多个领域被谈及。一些驻在日内瓦的西方记者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他们对北京奥运会筹备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但他们却偏偏爱上了北京奥运会这个话题。在万国宫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经常会有记者挖空心思,费尽心机,要把人权问题、难民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缅甸和苏丹局势等各种问题跟奥运会挂上钩,逢事必谈北京奥运,似乎成为西方媒体的一种新时尚,仿佛不提此事,便有“落伍”之嫌。有时其提出问题的无知程度,既让我们这些中国记者感到愤怒,也让那些国际组织的发言人显得很无奈。

  疯狂的还有一些背景复杂的非政府组织。《世界新闻报》驻瑞士记者的邮箱里经常会收到这些机构发来的邮件,给中国罗列各种“罪名”,公开叫嚣抵制北京奥运会。此次英国《独立报》造假新闻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一家名为“危机行动”的团体。这些团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情绪可以用“亢奋”和“焦虑”来概括。“亢奋”的是可以用北京奥运会这个全球关注的热点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引人注意。而“焦虑”的是它们对中国的种种“妖魔化”努力似乎见效不大,而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已指日可待。于是,有的机构干脆亮出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抵制2010年上海世博会。(记者卫敏思 周鑫宇 段秀杰)

责编:王玉西

3/3 < 1 2 3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