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史海揭秘:斯大林曾亲自抓电影拍摄(图)

 

CCTV.com  2008年02月04日 10:02  来源:环球时报  

  

  资料图片 斯大林

  很多苏联电影工作者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约瑟夫·斯大林观看了美国影片《翠堤春晓》。这部在观众中获得巨大成功的优秀影片,给克里姆林宫的掌舵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斯大林对本国电影感到沮丧,驳回了苏联电影界的颁奖提名,同时做出严厉的批示:只有当苏联影人学会拍出类似好影片,那时候政府才会颁发电影奖。

  亲自对电影剧本进行修改

  斯大林平时很喜欢看电影。最初,他是在离克里姆林宫不远的电影委员会礼堂观看。由于常去那里多有不便,后来就在克里姆林宫专门修建了一座电影放映厅。据一些当事人回忆,斯大林每星期有两三个晚上会看电影,通常都是在政治局会议结束以后。

  亚历山大·杜甫仁科是苏联著名电影导演,他的创作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32年,他的影片《胜利》遭到同行和文化官员的严厉批评,甚至被指责宣扬法西斯主义。被撤销导演一职后,杜甫仁科给斯大林写信,请求他接见自己。仅仅过了一天,斯大林就接见了杜甫仁科,并与他共同商讨未来的创作计划———《空中的冰雹》,这是一部描写苏联在远东与敌对分子和日本特务较量的影片,拍摄该片的想法让斯大林十分兴奋。他对剧本中最细小的情节都很感兴趣,还对杜甫仁科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1935年,《空中的冰雹》在苏联全国上映,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斯大林对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后杜甫仁科与苏联领袖的关系更加紧密,经常往斯大林那里跑,人们背地里称他是斯大林的影界红人。

  1937年,十月革命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即将到来,著名导演米哈伊尔?罗姆接到任务,要在几个月内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献礼巨片。他开始着手拍摄影片《列宁在十月》。由于时间紧任务急,电影摄制人员夜以继日地连续工作。1937年11月6日,《列宁在十月》在莫斯科大剧院的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晚会上首映。放映一结束,礼堂里顿时掌声一片,斯大林和政治局成员也都鼓掌祝贺。罗姆自己觉得一切都做得很完美,但没有想到还是出了问题。时至深夜,这位导演被一阵电话铃声叫醒。电话里有人通知他,斯大林重新审阅了这部片子,指示补拍几段攻打冬宫和逮捕临时政府的情节,因为缺少这几段影片就不完整。几个月以后,这些被“遗漏”的情节被补了上去,人们才见到攻打冬宫的壮观场面。

  二战前反法西斯影片并不多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欧洲的形势急剧变化,战争气息弥漫。在战争爆发前的几年,法西斯已在德国上台,对苏联的进攻似乎不可避免,而当时苏联的反法西斯题材影片却相当少。从1936年至1938年,这类题材的影片总共只拍摄了六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领导人不想得罪第三帝国的统治者,反法西斯影片被撤了下来。斯大林虽然憎恨法西斯,允许制作相关的小册子、各种宣传片和纪录片,但禁止拍故事片。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刻,导演罗沙利决定拍摄一部关于希特勒的影片,描写他是如何爬上德国权力顶峰的,名叫《凶手上路》。为了把这部大片拍好,大导演罗姆、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都前来助阵。但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上边突然命令撤销摄制计划,使该片胎死腹中。

  即使是在战争期间,苏联最高统帅也把不少时间花在了电影上。斯大林照例定期审查新闻纪录片,但把更多的注意力仍放在了故事片上。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斯大林就非常喜欢爱森斯坦的影片,尤其是《战舰波将金号》。1941年1月,日丹诺夫曾向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建议,能否拍摄一部描写沙皇伊凡的电影,后者热情地采纳了这一建议。斯大林审阅后,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剧本。1944年,影片《伊凡雷帝》被搬上银幕,爱森斯坦接着又拍摄了《伊凡雷帝》续集,但这一部斯大林却很不喜欢。苏联人民领袖认为,伊凡雷帝是俄国疆土的开拓者,是反对外敌入侵的坚强斗士,而影片把他描写成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经常与身边人商量对策,这肯定与历史真相不符。两集《伊凡雷帝》当时都遭到禁演。此后,斯大林仍允许爱森斯坦继续拍电影,但爱森斯坦1948年去世。在斯大林去世后《伊凡雷帝》才得以重新公映。

  斯大林爱上银幕

  至于斯大林是不是喜欢看关于他自己的影片,这说来比较复杂。撇开数量,只挑选一些给人印象比较深刻,出现斯大林光辉形象的影片有:《列宁在十月》(罗姆,1937年)、《伟大的曙光》(恰乌列利,1938年)、《带枪的人》(尤特凯维奇,1938年)、《列宁在1918》(罗姆,1939年)、《瓦列里?契卡洛夫》(卡拉托佐夫,1941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彼得罗夫,1949年)等。斯大林不太喜欢自己的形象频繁出现在电影中,担心这样有损于自己的身份,从1937年到1953年的16年中,苏联拍摄了18部涉及斯大林的影片。

  但斯大林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自己。1949年,恰乌列利拍摄了两集故事片《攻克柏林》,但鲜为人知的是,剧终有一场戏就是按照斯大林的指示插上的。关于这一情节,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在《我这一代人的见证》一书中写道:“……斯大林衣着体面,有点不太像他本人,在柏林机场走入迎接他的欢腾人群中。不知斯大林为什么要叫人插入这段俗不可耐的场景,这与战争史实和他的个性毫无共同之处。”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在电影中从不生病,也不衰老,都以年轻、精神和乐观的形象出场,从而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领袖形象。(彭华)

责编:王玉西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