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美国大选不仅是女人与黑人之争

 

CCTV.com  2008年02月01日 08: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专题:2008美国总统大选

  

  1月5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圣安塞尔姆学院礼堂,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前)和奥巴马参加电视辩论。新华社/路透

  2008年美国总统预选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选战硝烟愈发浓烈。美国民主党人爱德华兹和共和党人朱利亚尼1月30日相继宣布退出美国2008年总统竞选。有分析认为,两位的退选,意味着民主党有可能问鼎总统宝座,共和党已是强弩之末,将败走麦城。

  民主党竞选人希拉里和奥巴马自选战开始就吸引了媒体的目光。从已经进行的6州初选来看,希拉里与奥巴马平分秋色。不少分析家认为,民主党的初选实际上就是提前进行的总统大选。

  性别的对弈

  从CNN网站上提供的选举民调结果来看,在已经进行完选举的各州,登记选民中女性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即使在失利的艾奥瓦州和南卡罗来纳州,支持希拉里的女性选民比例也要高于男性。在两位候选人对比方面,在两者得票率最为接近的新罕布什尔州,1955名被访者中有57%是女性,其中有46%投票给希拉里,高于奥巴马的34%,同时奥巴马赢得了40%的男性选民支持,高于希拉里的29%。

  这种高女性支持率与希拉里所塑造的突破“职场玻璃屋顶”的坚强、独立女性形象密不可分。希拉里一直不甘于隐匿在丈夫的光环之下。2000年,她战胜共和党的拉齐奥当选纽约州参议员,创造了第一夫人担任政府公职的历史,此后又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以70%的支持率高票连任。今年民主党初选首战艾奥瓦州,希拉里屈居第三,这一结果让希拉里在公开场合落泪。这让她高高在上的形象多了许多温情色彩,有人认为,她在新罕布什尔州的胜利与女性选民不忍心她再败是分不开的。

  变革与经验的交锋

  总体来看,奥巴马对青年选民吸引力较大,希拉里在中老年选民中拥有较大优势。在希拉里以51%高支持率取胜的内华达州,希拉里在18岁~29岁、30岁~44岁年龄段选民中的支持率分别以33%、38%低于奥巴马的59%、46%。即使在黑人众多、最终奥巴马取胜的南卡罗来纳州,希拉里在65岁以上选民的支持率也以40%领先。

  这种支持率分布从某种方面反映了奥巴马与希拉里交锋的关键点之一:变革与经验。

  年轻选民的求变心理反映到支持率上是最为明显的。奥巴马形象清新、干练,被视为美国变革的最好人选。他激情、雄辩的演说对年轻选民极有吸引力,一以贯之的反战观点也符合当今美国的主流。再加上布什政府两届口碑不佳,美国大兵依然深陷伊战泥潭,助长了选民求变心理。反观希拉里,尽管她一直致力于建立全民医疗制度,并承诺当选后结束伊战,但她毕竟曾对伊战投赞成票,并坚持不改变立场。这使得人们对于她是否能真正改变美国未来存有疑虑。

  但对于年纪较长的选民而言,希拉里丰富的经验,日渐趋于保守、温和的中间路线更胜一筹。奥巴马2004年才当选国会参议员,他经验(尤其是外交经验)的相对欠缺一直被希拉里阵营所诟病,并暗示他的竞选口号大于实质。而希拉里在任第一夫人期间就高调参与政治、推动医保改革,当选参议员后成绩斐然。奥巴马则认为,没有人在当选总统之前就具有总统的经验。他最近还得到了肯尼迪家族成员的声援,而肯尼迪总统正是在战胜执政经验远为丰富的尼克松之后,仅在43岁就出任了美国总统。

  “黑马”与“克林顿”的较量

  在这场黑人与女人的总统竞逐中,前总统克林顿的“第三人”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克林顿执政期间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低通胀和高就业并行不悖的奇迹,许多美国人至今怀念。即使在希拉里大败的南卡罗来纳州,民调也显示,认为“比尔·克林顿参与选战重要”的调查者达到58%,在认为“非常重要”的26%的选民中有46%选了希拉里,高于奥巴马的支持率。更有趣的是,在新罕布什尔州的调查显示,如果克林顿参选,将有37%的选民转而支持克林顿,只有61%的选民仍将支持自己现在选择的候选人。在前述的37%的选民中,有58%现在支持希拉里。相比之下,奥巴马的“铁杆”支持者比例高出接近一倍。最终结果显示,在新罕布什尔州,希拉里支持率仅领先奥巴马3%,可见,克林顿功不可没。

  已杀出一条“血路”的“政治黑马”奥巴马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已经开始抱怨,他是在与两个克林顿对战。尽管奥巴马的夫人也辞职投入选战,但毕竟比不上比尔的号召力和政治经验。2月5日的“超级星期二”已经迫近,彼时22个州同时初选,奥巴马分身乏术,不可能走遍所有选区。相对而言,克林顿“夫妻同心”,各自奔走巩固票源,大占上风。(注:以上调查数据均引自CNN网站 刘立之)

更多国际新闻
希拉里奥巴马听国情咨文上演冷战 彼此无视对方 美学者预测世界七大"战略意外":北约10年内消失
军售立场惹恼解放军 俄搪塞向中国武器供货 美幻想中国将发动核攻击 扬言要进行核报复
印度时报:为了石油,中国计划用铁路连接中亚 斯大林逼蒋介石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前前后后
内贾德到美军眼前走一遭 美态度温和让人意外 史海揭秘: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到一个中国人
德媒体关注部长北京“破冰” 人民力量党"铁嘴"沙马当选泰国新总

责编:李秀伟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