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田辉
虽然美国总统选举刚刚拉开帷幕,但有关中国的话题已经频频在各竞选人发言中被涉及,就连在艾奥瓦这样的内陆地区也不例外。
对此,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宋国友博士昨天接受晨报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一词将成为2008年美国大选中绕不开的一个热门字眼。
竞选“豪言”
在经贸问题上展示对华强硬姿态
目前,中美两国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7年,双边经贸额有望在2006年2627亿美元基础上,跨上3000亿美元台阶。这种紧密的经贸联系使“中国产品”和“中国制造”成为各总统竞选人提起中国时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
宋国友表示,中美经贸不仅总量大,中方还在对美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这种贸易上的不平衡,加上美国国内日益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使中国不可避免地在美国大选中处于热门话题的地位。
为了拉票,屡被炒作的“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几乎成了所有美国总统竞选人的竞选“工具”。希拉里在美国最大劳工组织“劳联产联”的一次会议上就公开表示,“对中国要强硬,(因为)我们不需要有害的食品,不需要会让孩子们得病的玩具。”
另一位民主党总统竞选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则曾更强硬地说,如果他当选总统,将禁止进口所有中国产的玩具。考虑到此言打击面太广,奥巴马后来改口道,他所指的只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并非针对中国。
宋国友分析说,虽然民主、共和两党均表示要保护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但在处理对华贸易问题上,还是有差别的。“民主党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劳工阶层和中低收入者,他们受贸易逆差等影响最直接,因此,民主党上台后,可能在对华贸易上更为严厉。”
“共和党的支持者传统上以大企业和工商业者为主,相对来说他们在中美贸易中获益较多,或受影响较小,因此,共和党的对华经贸政策会较民主党宽松些。当然,这只是整体而言,还要视具体问题而定。”宋国友介绍说。
政策考量
候选人都在思考如何与中国合作
中美分别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对话与协作不可避免。因此,在检视中美经贸关系的同时,民主、共和两党竞选人又都在思考如何同中国合作。
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的竞选活动政策顾问道格·霍尔茨-埃金说:“作为一个政策问题避而不谈中国是不可能的。任何希望成为下届美国总统的人都不得不有意识地思考如何……让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希拉里最近在美国知名刊物《外交》杂志上撰文总结了她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希拉里说,美中关系将成为本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尽管美国和中国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系存在极大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分歧很深,但美中合作的空间很大。”
宋国友表示,中美关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在目前,美国大选还刚刚处于初选阶段,大多数竞选人的对华理念还不成熟,或者说,还没有经受政治搏杀的锤炼,因此,他们大多从个人感受或选民需求出发,阐述自己对中国的看法。
如民主党总统竞选人约翰·爱德华兹,他自身就经历过父亲失业带来的家庭困苦,因此在保护普通工人利益上会格外起劲。
相比之下,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罗姆尼和迈克·赫卡比都出身显赫,不会在贸易逆差和失业问题上有切身感受。
前景分析
此时持严厉立场未必将来都如此
“中国正在崛起,但它还没有领先。他们既非我们的敌人,也非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曾这样说。
当然,即使各竞选人此时屡屡拿中国话题说事,展现强硬姿态,但他们将来未必都会对中国持严厉立场。在美国大选这台“政治绞肉机”中,一切问题都可能走样。
宋国友说,一般来讲,从美国两党的选民结构和政策传统上可以推理出,民主党在经贸、人权问题上会对华严厉一些,而共和党在军事、安全领域会显示出其强硬立场,尽管这不是绝对的。
如共和党竞选人罗姆尼曾表示:“如果我有幸当选总统,让中国在维护世界稳定方面成为我们的伙伴将是我(政策中)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成为一个非常大的经济体,在许多方面,中国都真的很关键。”
美国现任总统布什的前亚洲问题首席顾问迈克尔·格林认为,无论竞选人针对中国的言论多么刺耳难听,下一任总统大概都将像以往历届政府一样,采取有分寸的对华政策。这样说的理由就是,抨击中国可能会赢得选票,但新当选的总统很快就会认识到,处理复杂的美中关系需要一种更加谨慎的调子。
责编:王玉西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