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曾经一度因拥有杰出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而赢得全世界的倾慕,而如今的法国,在全球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正一步步萎缩。
1886年由埃菲尔设计的巴黎铁塔彰显法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广州日报)
法国文化能够重塑辉煌吗?
巴黎作为艺术中心的地位如今已经被纽约和伦敦所取代,法语的使用率在不断下降。
“这是一片产生过普鲁斯特、莫奈、萨特和特吕弗的土地,如今它却失去了作为文化超级大国的地位。它能够重塑辉煌吗?”这是最近一期《时代》周刊欧洲版封面文章中提出的问题。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每个人都知道法国是艺术的中心,艺术作品必须来到法国才能引起注意。一位法国文化研究专家如此评论。
但如今,法国在全球文学、电影、艺术、音乐市场上被以美英为代表的英语文化所冲击,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除了国家整体实力的下降外,是什么导致了法国文化的衰落?《时代》将其归咎于法国的文化保护主义、国民性格和教育制度。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比法国人还看重文化。法国对文化事业给予慷慨的补贴,用实行配额和减免税收的方法小心呵护着文化。法国媒体不惜给出大量的时段播放文化节目,报纸杂志则浓墨重彩地对文化事件进行报道和评析。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无法回避。
在法国文化森林中砍伐下的所有这些巨株橡树几乎都没有在法国以外的天地里发出多大声响。法国曾经一度因拥有杰出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而赢得全世界的倾慕,而如今的法国,在全球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正一步步萎缩。
历史上,从17世纪的莫里哀到19世纪的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从20世纪的普鲁斯特、萨特、加缪到战后戴高乐时期的安德烈·马尔罗,这些法国大文豪在国外都不难找到读者。但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尽管法国今年有727部新小说出炉,但是能在法国之外找到出版商的屈指可数。每年能进入美国文化市场的法国小说不超过12部,而与之相比,法国国内30%在销售的小说都是从英语翻译而来的。
法国是世界电影的发源地,法国电影业在一个世纪前的规模为世界之最。上世纪60年代新浪潮运动的兴起令法国电影的发展又达到一个巅峰,出现了像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等举世公认的艺术片大师。如今,法国每年仍出产约200部电影,在电影数量上超过欧洲其他国家。但是,多数电影都是针对国内市场的低预算制作,缺乏激动人心的大制作。
巴黎曾经是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学说和流派的发源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艺术中心,造就了莫奈、德加、塞尚、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等一大批世界级艺术大师。然而,从商业上来讲,巴黎作为艺术中心的地位如今已经被纽约和伦敦所取代。据统计,经法国拍卖行卖出的当代艺术作品只占每年成交额的8%,而美国是50%,英国是30%。在全世界曝光率最高的十大艺术家中,美国和德国各占四个,法国一个也没有。
在音乐方面,尽管当今法国也不乏拥有国际声誉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但是都无法与20世纪的音乐巨人德彪西、拉威尔、萨蒂和米约相提并论。在流行音乐方面,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歌王歌后——查尔斯·德内、查尔斯·阿兹纳吾尔、艾迪特·皮雅芙曾红遍全世界。而如今,美国人和英国人是流行乐坛的绝对主宰。尽管去年法国音乐产业在歌碟和音乐下载方面的产业总值是17亿美元,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歌手为其他国家的普通听众所熟悉。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和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文化的衰落难以避免地表现在法语的衰落上。17、18世纪,法国的国力处于鼎盛时期,成为欧洲的中心,当时从宫廷装饰、言谈举止到文学艺术,法国的一切都成了欧洲各国宫廷模仿的榜样。从17世纪末开始,法语就取代拉丁语成为国际上的外交语言。19世纪末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更是将法语的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
时至今日,法语仍然是国际通用语言,法语文本在重要的国际谈判中也必不可少。但尽管如此,世界上学英语的人越来越多,法语的使用率在不断下降,就连在法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使用英语的次数也比法语多。
当今的互联网革命加速了对法语的冲击。在这张大网上流传的信息80%是英语,在剩下的20%当中,法语占其中的大约5%。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