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左)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11月28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召开。此次会晤有几个特点:第一、会晤前后访问北京的欧方领导人“阵容空前强大”。第二、经济议题十分突出,集中表现在欧方希望减少欧洲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第三、双方立足长远,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制度建设方面,均同意加快中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谈判,为未来的中欧合作确定框架和标准。
近年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迅猛。欧盟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的盘子大了之后,必然会有一定的贸易摩擦,欧中贸易逆差问题即成为欧洲一些媒体和政治家的关注焦点。根据欧方估计,目前双方逆差数额正以每小时1500万欧元的数字向上递增。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增长迅速的贸易逆差增添了欧盟公民对全球化的担心”,“中国的经济表现有可能被欧洲人视为一种威胁”。现在欧洲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贸易逆差问题是由于人民币对欧元相对贬值20%-25%造成的,中国商品相对便宜地进入欧洲市场,欧洲商品则由于价格高,很难进入中国。
如果我们站到全球化的高度,看待欧中经贸问题,则会得出不同结论:首先,中欧贸易失衡是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果。在全球化时代,一些传统产业必然向中国这样的劳动成本较低国家转移,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变这种世界趋势。其次,中欧贸易额近60%为合资企业创造,也就是说,欧洲企业从贸易中受益极大,考虑到欧洲的投资大多为中长期投资,所以人民币升值过大会增加它们的成本。再次,欧盟并不像美国有那么多的贸易赤字,它的贸易状况总体均衡,对其他主要国家均为顺差,而且欧盟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说明它的产品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更多参观新闻: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