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台湾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马英九带台军唱黄埔校歌 黄埔精神将重得认同

 

CCTV.com  2008年06月20日 17:2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国际在线  

    6月16日,台军陆军军官学校举行84周年校庆,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首次以“统帅”身份视察“三军”,并领唱被民进党禁了8年的原黄埔军校校歌。台湾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是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的黄埔军校,在1949年随国民党溃退到台湾。此后,陆军军官学校一直是岛内为国民党培养军事干部的基地。在陈水扁掌权台湾的8年中,陆军学校遭到降级,该校出身的将领和原黄埔系人马均遭受打压,取而代之的是扁系将领的鸡犬升天。如今马英九现身校庆,台湾媒体认为这是给予军校的高规格礼遇,“黄埔精神”将重新得到认同。

  黄埔老将闻歌泪下

    校庆前夜,马英九便来到位于高雄凤山的陆军学校黄埔宾馆住下,成为第一位在此过夜的“三军统帅”。16日清晨5点30分马英九就起床了,但原本和军校学生一起晨跑的计划,因大雨而改为在游泳池“晨泳”。为了降低所谓的“威权象征”,马英九没有像过去的陈水扁一样安排阅兵,而是把庆祝典礼移到室内举行。

    可能是由于从政以来很少和军队打交道,马英九在校庆典礼上动作显得比较生涩。在带领部队高喊口号时,马的举手动作明显慢了一拍,就连典礼到了那一段该站那里,马英九都有点搞不清楚。当典礼即将进行完毕,校庆司仪说“礼成”的时候,马英九急急忙忙要走。可是按照程序,马英九应先转身向孙中山遗像鞠躬,再转回来等现场指挥官带领部队向他行礼之后才能离开。幸亏指挥官很机警,喊了一句“请受礼”,马英九赶紧又走了回来,向孙中山像鞠躬,并接受台下人的致敬。

    庆典过程中,“黄埔”二字始终是活动的核心。包括台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前“陆军总司令”黄幸强上将等黄埔校友皆共同参与。此外,陆军官校27期校友也以毕业50周年校友身份返校。当马英九带领全场高唱黄埔校歌时,不少黄埔老将随着音乐潸然泪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两岸关系改善,马英九在庆典当中向台军官兵讲话时,没有提大陆解放军的“威胁”,而是用“吓阻任何侵略的‘国防’的力量”的提法,取代台军过去的假想敌——解放军。同时,马英九还表示台当局要展现成为“和平缔造者”的决心。

  陈水扁打压黄埔系

    台陆、海、空三军官校是台军培养军官最重要的摇篮,台军中的绝大多数军官出自这三所学校。其中,陆军军官学校因继承了前黄埔军校的体制,因此在“两蒋”时期该校毕业生一如当年“黄埔系将领”,受到台湾当局的青睐,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但陈水扁上台后,为了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步步在军队中去除国民党的影响,在军队人事方面采取打压陆军军官学校及其毕业生的手段。陈水扁首先调降了“三军”军官学校的级别。把台三军官校校长的军衔从中将降为少将。而台军原政战系统,由于是国民党在军队中的政工系统级别也被降低,“政战主任”的军衔从少将降为上校。

    而另一方面,曾担任陈水扁办公室的侍卫长的申伯之,由于与陈水扁的关系相当密切,被一路破格升任“海军副司令”。2005年12月13日,陈水扁不顾军中其他将领的反对,强行任命只有少将军衔的申伯之担任“海军官校校长”。之后,申伯之晋升海军中将,继而升任“海军副司令”。陈水扁在军队里大搞任人唯亲、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让台军的许多将领十分不满。

    纵观陈水扁任内的几位国防部长,只有汤曜明毕业于陆军官校第28期,其他几人如伍世文、李杰均出身海军,李天羽出身空军,到了最后一任蔡明宪就更离谱了,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

  新闻链接 / LINK 黄埔校友影响力犹存

    2007年5月,最后一位黄埔一期学员、抗日名将孙元良先生在台湾辞世,岛内各界纷纷悼念。但这并不意味着黄埔标志在岛内的凋零,据台湾媒体报道,自1954年台陆军官校改制为四年大学教育后,至今已为台军培育28万干部。

    2004年6月,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时,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举行盛大活动。现任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之父、黄埔12期毕业生郝柏村,就在庆典上发言说,黄埔校友要发扬黄埔精神,反对任何形式的“制宪”或以“修宪”之名行“制宪”之实,确保领土主权完整,共同祝愿中华民族兴盛。庆典上,黄埔校友们高唱《中国一定强》、《四海中国人》等歌曲,高喊“振兴黄埔精神”、“祝愿两岸和平”、“中华民族万岁”等口号,表达他们希望中国统一、反对“台独”的心声。

    同时,台湾“中华黄埔协会”、“黄埔军校17期21部队同学会”和“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等组织,与大陆黄埔校友仍保持着联系,并积极为两岸交流奔走。父辈对家乡的情结也影响了黄埔人的第二代,如闽北籍黄埔8期同学张博的儿子张豪博士,每学年都要资助福建两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鲁晓冬)

责编:李贤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