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台湾新闻 > 正文

台湾一年倒闭四万多家企业

 

CCTV.com  2008年01月11日 21:47  来源:CCTV.com  
进入[海峡两岸]>>

    CCTV.com消息(海峡两岸):主持人:欢迎您继续关注《海峡两岸》。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日前公布了一个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前11个月份,台湾总计倒闭的企业家数高达40800家,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台湾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林秉彬先生说,现在老板真的很难做。那么台湾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倒闭的状况呢,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邀请到两位嘉宾来共同讨论,一位是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的监事长丁鲲华先生,您好。

点击查看视频>>>>

    丁: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

    主持人:一位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的朱磊研究员,您好。

    朱: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在进入今天的话题探讨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情况,一起来看一看。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经济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1月关闭破产的公司高达四万零八百家,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10年前,岛内每年关闭破产的公司大概在2万家上下,近7年则上升到3万多家,即使是在台湾经济负增长的2002年,倒闭的公司数量也只有38000多家。相比之下,2007年1到11月关闭破产的企业竟高达4万多家,岛内经济景气低迷、公司经营困难、老板难做,可见一斑。据了解,2007年倒闭的企业中,包括多家像惟客尔、比利小鸡、亚力山大等大规模的公司。倒闭企业最多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5820家,批发及零售业5792家,营造业4739家。由此造成的失业劳工超过了十二万人。台湾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林秉彬向媒体诉苦说“老板真的很难做!”。原材料频涨,加上现金卡和信用卡双卡风暴,造成台湾内需不振,是岛内大量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我们从刚才小片内容也看到,在十年之前台湾平均每年倒闭的企业是两万多家,这企七变成三万多家,到2007年突破四万家,丁先生怎么看台湾倒的企业闭的家数为什么大量增的加?

    丁:第一个台,因为湾这这么多年来,大概八年左右经济一直没有什么高度的成长,另外就说整个薪资结构来讲,尤其大学毕业生有十年没有涨过薪资,所以我们台湾一般现在譬如说销售本身趋于保守,另外现在很多当局的行为是所谓的泛政治化,譬如说很多比较激烈的行为如何去蒋,去中国化,很多真正针对经济的议题并没有下到一定的工夫出来。所以老百姓对未来是个非常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认为说我应该节省的过日子,我得节约一点,就不会随便再花钱去买东西。但是很多企业因为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必须得扩张,扩张到一定的程度必须得消费来带动它,所以在这个恶性循环当中,很多问题就显现出来,事实上2007年是一个比较集中的一年,就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突破,2008年的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认为由内需不足而引起的企业倒闭在07年爆发出来了这样一个状况,根据朱研究员您的研究,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企业大规模倒闭的情况?

    朱:这种内需不足应该说主要就是人们消费没有信心,为什么消费没有信心呢?两方面,一方面自己的薪资没涨,一方面物价在涨,东西越来越贵,自己的收入越来越少,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去想大量地去花钱。那我们看到台湾2007年以来,它的物价涨幅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下半年,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民生用品都在涨,有些小吃店它是一周之内涨了30%,那么全台的这种大型卖场,传统卖场它都在涨价,包括蔬菜、肉蛋、禽类。同时,台湾民众的实质薪资,实质薪资就是说我们名义上的收入,你还要抛去通货膨胀率,那它实际上是在下降的,不断在下降,这样的话它会让民众越来越没有信心,我们看到很多国际机构包括什么万事达卡还有什么做的这些民意调查都发现,台湾民众的消费信心是已经下降到近几年来的最低点。

    主持人:我们看到在这些倒闭的企业当中,不仅有一些中小企业,还有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比如像衣蝶百货,亚历山大等等这样一些大企业,那么他们倒闭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内需不足吗?

    丁: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下降,另外一个就是说整个资金运作,因为资金的情况是一个循环,我举例像亚历山大来讲,因为它认为说台湾的消费市场应该会很好,所以每一年可以新增三到四家店,每一家店可能投资一亿或者说一亿五千万新台币。

    主持人:就是他对台湾市场做的一个预估。

    丁:是。后来发现说台湾市场并不如他的预估,可是很多企业他的计划跟投资它是事先预定的,譬如2008年要开的店,2007年要先租房子,做装修、买设备、雇人员,所以它是一系列的情况。他突然发现说,连续两三年他预估的情况都失算了,银行发现他的收入减低,金融单位又不愿意借他大量的资金,那么他就会找民间或者说一些非法的管道去借这些钱,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以债养债。到这个情况来说,尤其春节前后或者说2007年的年底前后,它就会表现出来。   

    朱:所有的企业在规模扩张的时候都有这个问题,因为它在规模扩张的时候,现在的财务杠杆这么普遍,扩张速度会很快。突然遇到一点问题他很有可能资金链就会断掉,这个时候他就会发生财务危机。那我们看到98年台湾发生的本土性金融风暴,完全就是这样造成的,大家都在运用财务杠杆,但是外部环境突然逆转,它马上资金链就断了,那么就出现问题。在这时候那么当局采取什么措施,如果台湾金融机构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帮一把,舒缓一下,比如说你这个还贷你可以延后一段时间,这样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帮助,但是如果当局想到金融部门,比如说银行会更加糟糕,那我干脆还是把信贷更紧缩一下,这样他们叫做雨天收伞,实际上就对企业的冲击更大一些。

    主持人:那么作为当局这些金融部门或者是经济部门本来是应该雨天撑伞的,为什么要雨天收伞呢?

    丁:这是我觉得台湾这些年来,在金融政策上面也犯了很多错误,譬如说现在金融的合并,金控公司、各个公司如何合并并购,所以把大部分的力量都放在这一块,其实如何协助企业发展跟度过困难这是当局的当然责任。那如果说你要让他这么快速的完全经济化,民营化去做这些工作,那么很多企业它势必要立刻到市场的情况去,事实上台湾在这几年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应该是得到当局的更多支持,如果说当局又不把这个重点放在第一个工作优先,放在别的方向的时候,那么这些情况会立刻显现,事实上这也是恶性循环,如果说今天一个月有10多万人下岗的话,那么事实上要用更多的钱来辅导他们,或给他们一些生活补助才能让他们有恢复工作,这个钱来说其实比辅导企业的钱要多很多倍。

    主持人:我们看到台湾媒体也报道一个数字,说截至2007年11月份的时候,台湾岛内失业劳工有12万人,那么失业的12万劳工将会给台湾社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

    丁:这个情况会影响非常严重,因为台湾一般的情况它可能有房贷,有车贷,然后一些所要缴的平常医疗保险,还有小朋友上学的学费跟营养午餐的钱,如果父母亲一旦失业以后,房贷缴不出来,车贷缴不出来,小孩子的学费缴不出来,就形成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譬如说房子被银行拿去拍卖,小孩子读书因为本身学费的问题,营养午餐的问题他受到同学的歧视,那么教育问题跟社会经济问题,跟很多其他循环,包括健保,你没有去缴健保,你可能就不能享受免费医疗,那么这个循环当中会非常非常严重。

    朱:如果我们把它联系到失业人口所在的家庭,我们看到基本上有超过100万的人会受到失业的影响,那么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一方面它确实这些人失业了,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这样的话经济增长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那么这些人失业了,他的生活来源会受到影响,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说刑事案件,比如说像你看台湾媒体报道什么烧炭自杀,活不下去,这种情况一出现的话就会引发一些社会动荡,就人们会对这些事情有一些震撼,会有一些反响。

    主持人:难道台湾当局的经济部门,或者相关部门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吗?

    丁:我个人觉得说采取的措施不够,而且方向不对。因为现在台湾大规模地做所谓的基础建设,把大部分的钱譬如说台湾25个县市有18个机场,那么最近像屏东县10公里当中就有两个机场,盖了很多所谓农业展览馆,工业展览馆,盖了很多公共设施,但这些东西对台湾的经济并没有帮助,因为经济是所谓的循环,那么事实上台湾的服务业,我刚刚提到说没有大陆这些旅客来,没有国际客人来,他本地的服务业并不是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最早台湾,我们在经营企业的时候,譬如像台湾的生产力中心,台湾的外贸协会或者台湾的中小企业银行,它有很多很多的政策协助这些企业去如何提高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如何去对外销市场做一个开拓。这么这么多年来,其实这些部分单位都还存在,但事实上实际运作的情况并不是非常好,我想可能限于人事,限于资金,限于当局对它的重视度,所以我们也觉得说现在对于企业的经营,当局的重视度越来越小。

    主持人:我们看到台湾媒体说,台湾当局他本身目前的状况也是债台高筑,所以他不仅没有力量去帮助这些在困境当中的企业,而且因为他本身就拖欠了企业的款项,也成为了压跨这些台湾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朱研究员对这样的一个评论怎么看?

    朱:台湾当局的承诺太多,一方面在减少税收,就是我给你税收优惠,给你企业税收补贴,同时我又大量地发放一些福利性的补贴,这样的话支出在增加,税收在减少,他当然财政收入,财政状况会不断的恶化,应该指的是这个情况。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够利用有效的措施来振兴公共投资或者民间投资,那确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主持人:那么对于目前这些在困境当中的企业,对这些已经倒闭的企业,或者濒临倒闭的企业,他们要怎么样才能走出困境呢?

    丁:我想大概有两个方向,刚才说以生产型企业来讲,譬如说提高生产力,如何做销售通路的整合,我举例说大陆的市场非常大,我们台湾如何在大陆市场当中做一个很好的规划,包括运输的通路,包括整个销售通路如何去共同整合,如果用一笔资金来配合这些厂商在大陆的投资或全世界投资布局,我想这对生产型企业有帮助。那对于当地譬如说百货业、服务业、零售业,这些服务型企业其最重要就是说,两岸的关系稳定,如果让大陆的观光客能够开放,一年哪怕有一百万人来,加上其他周边的东南亚国家这些观光客过来以后,我觉得服务业他会很快的成长,但这个部分也是我们希望台湾当局能够尽早,而且尽快能做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要拉抬一个地区经济的话,投资和贸易都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对于台湾地区经济来说,如果能够增加更多外部资金的注入,会不会对它本身经济的状况提升会有帮助?

    丁:这是一个绝对的帮助,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因为台湾当局的观念认为说,譬如说港资跟陆资是要严格控制的,那么港资投资有陆资背景还不允许,那么就算房地产业也许说可能允许你部分的陆资投入,但是你的人不能来,你在这边不能定居,不能考察,不能工作,所以这些都阻断了我们周边最大的投资就是香港、澳门跟大陆的这一块。另外由于两岸的关系非常得不稳定,像美国、欧洲这些商会都提出说,在这样不稳定的关系状况下,他们不愿意继续扩充投资,所以现在等于说,台湾把周边的亚洲跟欧美统统已经隔绝在外,那我们认为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做得最不好的一个环节。

    主持人:外部投资进不来,台湾本岛继续进行内部投资还有空间吗?

    朱:是这样,外资进不来一方面是政策原因,另一方面还是他本岛的投资环境的问题,就是外资他来不来,他一定要赚钱他才会来。一方面他政策比如说已经呼吁了很久的两岸开放政策没有做到位,这样的话在台湾最大的外资商会美国商会他会长辞职,这个也说明一点问题,就是说我已经呼吁这么多年了,总是没有效果,我这个事情推进不了我干脆辞职算了。那从政策以外的方面,就是我们从市场因素来看,外资不来有可能就是因为你的投资环境比较差,举个例子说,高雄港它的货运量在七年前是世界排名第三的,那么今年已经跌到第八了,它的货运量不断在下跌就说明不活跃,这个地方它的重要地位越来越下降,那么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美国联邦速递这个外资公司它也结束了在高雄机场这么一个营运业务,这说明什么,就是说我外资本来是在这儿干得好好的,但是我发现你这个投资环境已经不行了,你的市场前途已经不好了,那我就走了,所以外资不断在下降,这是一个比较糟糕的信号。

    主持人:谢谢丁先生跟朱研究员做客我们演播室,为我们所做的分析,谢谢。感谢观众朋友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相关链接:

责编:韦梁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