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台湾新闻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台湾“80后”政治生态调查

 

CCTV.com  2007年12月10日 14:5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内容速览]人数高达270余万的台湾“80后”,对2008年“大选”的影响举足轻重。在政客眼里,他们是宝贝一般的“潜在票仓”;可在观察家看来,却是一群“政治冷感”的家伙。

    人数高达270余万的台湾“80后”,对2008年“大选”的影响举足轻重。在政客眼里,他们是宝贝一般的“潜在票仓”;可在观察家看来,却是一群“政治冷感”的家伙

    那些“政治冷感”的年轻人

    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了政治,更“遗忘”了选举;但政治和选举却对这群“80后”念念不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博发自北京“本周不谈政治,只谈棒球。”正在台湾政治大学攻读政治学硕士的景华在MSN签名档上写道。对于这个25岁的男生来讲,中国台北队能不能顺利拿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棒球比赛的入场券,比明年3月举行的“大选”更重要。

    在台湾,像景华一样的“80后”年轻人,被称作“七年级生”。依台湾地区“超过20岁即可享有投票权”的选举规定,这个年龄层的选民人数达到270余万。在政客眼里,他们是宝贝一般的“潜在票仓”;可在观察家看来,却是一群“政治冷感”的家伙。

    年轻人为何“政治冷感”

    民调显示,大约有七成年轻人接受调查时会表明政治倾向,却只有不到三成人愿意付诸行动——投票。

    不去投票存在客观原因。根据台湾地区选举相关规定,选民必须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进行投票,“对于在外地求学或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赶回家乡投票花钱又耗时”。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台湾年轻人对政治漠不关心。

    “我身边不少朋友连马英九和谢长廷的副手人选是谁都不晓得,更不要说被两派人马炒得沸沸扬扬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投票’了。”26岁的公司职员张秋惟说。

    有关“政治冷感”,就读东吴大学政治学专业五年级的王樱儒给出了两个理由:其一,台湾年轻人普遍觉得生活还不错,安居乐业的心态淡化了他们对政治的热情;其二,吵吵嚷嚷的选举风气倒了年轻人的胃口,“搞不懂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王樱儒的看法,倒与知名政治观察家陈文茜的观点不谋而合。

    陈文茜日前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说,台湾这一代的年轻人,其实更关心个人化的议题。不久前访问了岛内独立乐队“苏打绿”的她,对这群20岁出头的政大学生十分赞赏。“他们的歌词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心态。讨论什么叫美丽、什么叫丑陋、什么叫疏离……”陈文茜说,“对他们而言,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就是政治。”

    政治是关起门来的家事

    至于那些去投票的年轻人,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景华说,不排除一部分刚满20岁的选民因为新鲜、好奇去投票,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家庭和传媒的影响。

    “如果长辈的政治倾向较为强烈,选举时尤其是胜败存亡的关头,会拜托子女支持心中的人选。”张秋惟回忆说,2005年底台湾县市长选举时,一个在台北生活的朋友接到台中父母的“夺命连环call”,要他支持绿营候选人,“没有什么偏好的年轻人,有时就照着父母的意思去做了”。

    的确,对于台湾年轻人来说,谈论政治通常是关起门来的家事。“在家里,看电视或谈事情时,长辈会说出他们的观感,间接影响子女的好恶。”张秋惟表示。

    而对年轻人投票行为产生影响的传媒因素,也不容忽视。张秋惟说:“媒体或是舆论大量关注的焦点,就会成为同侪的讨论话题。比如之前的‘红衫军’事件,众人开始大量讨论,年轻人就会觉得这个很重要。”

    相比之下,同龄人聚在一起很少聊政治。“前几次选举操纵出来的‘族群分裂’在当中作祟。”景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如果你不说自己爱台湾,就会被自动归为亲大陆;说自己爱台湾也爱大陆,会被批为两面逢迎。还没出社会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大部分还是着重娱乐等共同爱好,不想为了所谓的立场闹翻脸。”

    如此一来,年轻人选择性地“遗忘”了政治,更“遗忘”了选举。

    蓝绿竞相取悦“80后”

    可是,政治和选举却对这群“80后”念念不忘。

    2004年“大选”,蓝绿之间的差异不到3万票;去年高雄市长选举,蓝绿之间的差距不过1000多票。270余万年轻选民,特别是4年来新增的130余万票源,无疑成为蓝绿两派竞相争取的对象。

    2006年4月,在时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授意下,国民党青年团浮上台湾政坛。辩论比赛、热舞大赛、武术擂台,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岛内各大专院校开展。但负责“2008大选校园后援会”工作的国青团总团长黄执中,依然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坦言,要提升“80后”的选举热情,绝非易事,“关键在于同学们会不会出来投票”。

    绿营方面,从“辣妹助选团”到“扁帽一族”,民进党从来不缺乏吸引年轻人的创意。“但那都是10年前的老皇历了。”时任民进党文宣部主任、被公认善于争取年轻选民的陈文茜直言不讳。台湾《联合报》9月披露的一份民调显示,挺绿年轻人正在大量流失。报道说,调查发现,民进党上台第一年,20至29岁民众中有33%支持民进党,今年以来只剩18%。

    由此,谢长廷的幕僚不遗余力,创办起4个官方及民间青年组织。而早在民进党初选阶段,谢长廷的校园巡回演讲就进行得如火如荼。

    结局将是怎样?陈文茜说,校园“票房争夺战”注定会双双落败,因为马英九和谢长廷都不了解年轻人。“不管选谁啦,总之不过是选出比较不烂的,而不是选出比较好的。”景华反而给出了一个乐观的答案,“有人说反正明年不管谁当都不会比陈水扁更差。所以我觉得可以乐观其成。”

    政治并未离他们远去

    当“念不起书”的忧虑不断萌发,当“流浪博士”的说法悄然风行,当“活不下去”的呛声陆续响起,台湾“80后”们心里明白,政治并没有离他们远去。

    统计显示,2000年台湾地区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到2007年,这个数据只上涨了1000美元。很多民众抱怨:“台湾这两年倒了霉。”相比于“统独”,年轻人显然更关心台湾的经济什么时候可以重振雄风,而这恰恰离不开“执政党”高瞻远瞩的发展规划。

    同时,一些与年轻人密切相关的议题也受到关注。“我希望明年可以实现‘募兵制’。服兵役会影响学业,而且将来发生军事冲突,年轻人有可能被送上前线;而民生物资涨价也是民进党执政不力造成。这些连在一起,选民就会有所盘算。”正在考虑攻读博士的景华说。

    对当下政治局面的失望,也催生了对于未来台湾的想像。

    当年在台湾政坛叱咤风云的陈文茜,直接把希望寄托在这群“80后”身上。她说:“马英九、谢长廷等人只是台湾转型过程中的政治人物,不是政治领袖。台湾需要的是MBA、国际经贸出身的有全球眼光的、熟悉全球战略的人选,足以领导海岛经济面临全球经贸挑战。”

    “能够代表新一辈的政治主张、经济想法、文化视野的人物还没有崛起,但未来一定是他们的。”陈文茜说。

相关新闻

“80后”将成买房主力军 什么时候买房最合适
80后网民网络依赖强 如何疏导是关键
中国80后网民4成"网络成瘾" 远高于美国
80后女学生“男人味”浓 传统女人美德丧失殆尽
社会转型:“80后”犯罪的深层原因
魏英杰:不要再给70后、80后们乱贴标签了
"80后"艾滋男孩期待自传拍电影 希望被接纳

1/4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