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台湾新闻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台湾中低收入户破1286万人 贫富极化延烧

 

CCTV.com  2007年12月06日 14:02  来源:华夏经纬网  
  [内容速览]台湾最新一期《新新闻》刊登文章说,最新调查:2006年落于“最低所得组”的73万户家庭,平均每户全年所得不到新台币32万元,相较于在“最高所得组”的73万户家庭约163万元的平均年所得,差距至少有5.25倍。

    台湾最新一期《新新闻》刊登文章说,最新调查:2006年落于“最低所得组”的73万户家庭,平均每户全年所得不到新台币32万元,相较于在“最高所得组”的73万户家庭约163万元的平均年所得,差距至少有5.25倍。

    近年“M型社会”在国际间蔚为显学,“新贫族”(new poor)也成了流行语。但在岛内一谈起这些话题,好像就会陷入“爱不爱台湾”的口水漩涡。平心而论,统计数据的确显示台湾比以前更接近“M型社会”,但同样的情况也在许多国家上演,所以与其争论谁要为台湾社会的M型化负责,新贫族还不如早点学会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眼前的局面。

    贫富极化延烧

    如果您看到这突然有想骂执政党的冲动,不妨稍安勿躁,先看看其它地区的情况,因为近年亚洲另外三只小龙也饱受所得M型化之苦。今年二月香港公布了二○○六年中期人口统计报告,其中家户每月收入少于一万元港币的比例为二八%,一九九六年时此比例?有二三?八%;而家户每月收入四万元港币或以上的比例为一七%,一九九六年则?有一五%。贫富两端人口的增加来自中产阶级的萎缩,香港十年来月入一至四万元港币的家户比例,下降了六?二%。

    全球化新右派

    如上所述,许多已开发国家的新贫族阵容愈来愈浩大,或许认识这股浪潮的结构性因素,有助于新贫一族坦然面对现实。美国学者哈灵顿(Michael Harrington)认为,当代的贫穷是由美国一九七○年左右开始的经济全球化所造成,当时通讯与运输科技的进步,有利于亟思降低成本的大企业运用全球人力资源进行分工。当时美国虽然就业增加,但实质工资与就业条件却下降;在西欧则是失业率增加,但就业者的实质工资相对较高。包括台湾在内的四小龙则算是这波早期全球化的受益者。

    劳力供过于求

    对台湾的劳动者而言,我们已经从早期全球化的受益者,转变成现阶段全球化的受害者,所以反差格外强烈。一方面,当产业由传统制造业转向高科技和服务业,足以支应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职缺逐渐萎缩,这种因为产业外移造成的“去工业化”现象,导致台湾基层工人生活条件的急遽恶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与印度等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的技术工人与白领人员也逐渐增加,因此现在连技术密集工业与经常性事务也在外流,本地中产阶级的饭碗受到严重威胁。

    看得到吃不到

    另一项台湾独有的经济现象是:人均所得几乎原地踏步了十多年。如果考虑十年来的物价膨胀,那么台湾这段期间的经济大饼,不但没有做大,反而缩水。很多学者把“饼做不大”归咎于两岸经贸政策的失算。毕竟世界成长最惊人的经济体中国大陆就在我们隔壁,如果政府一开始就把不得不然的产业外移趋势,纳入整体产业升级与区域分工的政策规划,那么我们和日、韩一样搭上大陆经济起飞的便车,我们可能赚得更多,因为两岸居民几乎说一样的语言(这一点我们比习惯说粤语的香港人还有优势)。经济大饼缩水,加上前面说的分配不均,让台湾的新贫问题益形尖锐。

    脱贫或安贫

    如果您现在已经惊觉自己可能处于新贫边缘,接下来就该问问要如响应这样的处境。一个最直接的反应往往是:“我要打拼、我要翻身、我要到M的另一边。”发财梦当然人皆有之,这方面的工具书也汗牛充栋。

    无入而不自得

    由于大众媒体总是乐于追捧M型社会右半边的奢华生活,左半边的人望尘莫及之余,心情自然更加挫折。所以新贫族想要与这个大时代和平共存,正本清源之道还是根除泡沫经济时代残余的物欲幻想,以免自己不但在物质上相对贫穷,连精神上也一蹶不振。东西方都有不少推崇安贫态度的思想,也许能启发您这方面的慧根。

责编:刘莉岩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