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速览]台北一个秋日的早晨,位于市区西南的万华大理街深处,周日休憩的社区居民在小雨后携家带眷陆续前往街区中心的甘蔗公园。连续第八年举办的“艋?甘蔗祭”在湿润空气中登场,今年还是公园前身——原台北糖厂成立九十九周年。 |
中新社台北十一月四日电 题:大理街的“梦想”公园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黄少华
台北一个秋日的早晨,位于市区西南的万华大理街深处,周日休憩的社区居民在小雨后携家带眷陆续前往街区中心的甘蔗公园。连续第八年举办的“艋?甘蔗祭”在湿润空气中登场,今年还是公园前身——原台北糖厂成立九十九周年。
在一个朴实的舞台上,童言童语唱出来的客家童谣《太牛鼓》是此间龙山小学合唱团的曲目,私立大理幼稚园有一出主题剧“说说唱唱糖仓故事”,他们的精彩演出是活动的重点;社区长辈要合唱“四季红”,土风舞队里上岁数的太太们,她们的节目是《你是我的花朵》。
社区居民早已得知今天的活动和多样的节目;这一天起床后,他们走出家门,在这里带着孩子凭赠送的礼券品尝甘蔗汁、白糖葱等等糖品,不少小孩中间抽空要上台展露才艺。正如活动主题剧的名字,这里是社区居民“甜甜的所在”。
今日平和温馨的甘蔗公园和一个“争取公园绿地”的梦想有关。
在台北市开发较早的万华区,大理街是传统的老旧社区。今天,公园四周仍环绕着低矮的楼房、老旧的街道。公寓住宅中可以看见夹杂有小型印刷、服饰企业。
过去农业时代,大理街有过繁华鼎盛时期。日本人一九0八年于此地兴建一新式、北台湾唯一的制糖工厂,周边流域的农民都将甘蔗运到此间制糖;直到一九四二年因壮丁被殖民者征调参战,糖厂因原料不足而停工。
此后很多年,这里的市政建设相对不足,大理街的居民也一直抱有“生活环境有所改变”的希望。
根据社区内一个文化协会制作的记录影片记载,十年前,公营的台糖公司将它所有的大理街中心近一万平方米的土地租给一家医院,将开设大型疗养院。本来就备感生活空间逼仄,大理街社区居民头绑白布条,上街头抗议;但诉求当中含有反对社会福利的一面,他们一度遭遇孤立。
此间的糖?文化协会前会长李宽明说,他们拜访了台湾大学教授林万亿教授,了解到在都市中建设大型安养院并不合理;并听进民意代表建议,从正面提出诉求——这片土地应该作怎样的使用?
居民开始反省社区面临的问题、对于环境的意识;台大城乡所教授夏铸九提出“老旧社区居民有权利要求享受同等生活条件”,成为重要的指引。
在专业方面的协助下,一九九八年七月,三栋保存下来的糖仓历史建筑物,六千多平米土地划设为公园用地;此间居民称此为“开启梦想”的转折点。二00三年四月,三栋糖仓被划为市定古迹。
从单纯抗议转化到争取绿地、从重建糖厂记忆到建构文化社区,这样一个迈进的基础,是台北传统老旧社区居民对好环境的期待。
良好的期待转化成可以实现的梦想。前“立法委员”段宜康认为,协商过程中,与土地所有者的沟通是关键。三栋糖仓是台糖公司在北台湾的发货仓库,要求一家以营利为目标的单位放弃能获利的土地;最终是依靠“容积移转”的办法,台糖让步(在其他地方得到补偿),居民得到一个梦想的公园,市政府不需付出大笔财政支出,三赢。
参与了争取公园绿地的运动过程,段宜康说,当中有高度的政治智慧,才突破了僵局。
当时做出努力并得到居民认可的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局长、现台北县副县长陈威仁表示,这是一个政府和民间合作的成功案例。
二00三年,SARS在台北爆发。参与社区活动十余年、志工林耀南告诉记者,当时发生院内感染的和平医院以及社区感染的一个案例恰巧都在大理街。
已在争取绿地的运动中组织起来的社区居民,通过折纸鹤祈福,以及邀请政界人士在甘蔗公园一同种下凤凰树,淡化了市民的恐慌与不安,甘蔗公园更增添了天使角色。
大理街居民的努力、智慧,帮助他们改变了生活;今年的甘蔗祭活动,他们表达了未完成的梦想:将公园进一步扩大,让三栋糖仓活化为社区艺文表演舞台,使糖厂变为台北市民的共同记忆。(完)
责编:刘莉岩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