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台湾新闻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台北写真:台北牛肉面为什么脍炙人口?(图)

 

CCTV.com  2007年10月28日 21:45  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台北十月二十八日电(记者王林 耿军)如果排列台北小吃前十名,牛肉面不是状元也是榜眼。

    不久前,台北市长郝龙斌专门为此撰文。他称,无论是生活在台北或是偶尔造访台北的人,相信对台北市牛肉面的千般滋味、万种风貌,都会具有深刻的印象。“只要想到台北,就会想到牛肉面。”

    台北牛肉面为何如此脍炙人口?今天上午,记者有幸探访了正在此间举办的二00七台北国际牛肉面节“挑战牛魔王”牛肉面料理的一场初赛。从中,似乎看出了一些门道。

    决定能否迈进决赛圈,并最终问鼎“牛魔王”的淘汰赛,今天在台北市信义路东方科技教学大楼擂响战鼓。上午八点半,经过初选的二十九组,每组两名,共计五十八位牛肉面制作高手全部到齐。九点,选手们进入指定的操作台。主持人宣布,比赛在二十分钟后正式开始。上午比赛的项目分为两组,一组清炖,一组红烧。清点用具,准备主料配料,拿下手表、戒指,检查衣帽……男女选手一阵忙乱。

    今天比赛的最年长者,当属八十三岁的刘佩芹老先生。刘老先生是山东临沂人,一九五六年,他在台北开封街开了家名为“刘山东”的小吃店,这一开就是五十多年。

    比赛开始了。这时场内气氛反倒不像刚才那么紧张,一位主理,一位帮手,每组选手都全神贯注进入实战状态。切菜洗肉,坐锅烧水,所有程序有条不紊。“刘山东”今天上阵的是父子兵,刘佩芹的儿子刘少麟正在大展身手,而刘老先生只是站在一旁安静观望,神态慈详。牛腿骨、牛油与牛胸口肉一同下入冷水锅中。水开了,调小火头,一手使瓢,一手端碗,轻轻打去浮沫。盖上锅盖前,不放葱姜,不放料酒,只是撒下几粒花椒、几颗八角。刘少麟说,“熬好以后,我们的牛肉汤是像金子一样的金黄色。吃的时候加一点自制的辣油,喝下一口,香气直扑鼻腔,而且会在喉间一直萦绕。”与“刘山东”不同,不远处的操作台边,一副少帅派头的钟禹康在熬汤时加入了不少的洋葱与胡萝卜。二十四岁的他告诉记者,他已经有三年多的厨龄啦。

    其实,仔细观察,每组选手的主料、辅料都不尽相同。先说主料牛肉,有的用肋条肉,有的用后腿的腱子肉,有的用牛杂,最有意思的是有人拿数条牛尾炖汤。主料毕竟离不开牛,而辅料则是五花八门。芹菜、香菜、生姜、青葱、尖椒、韭菜、西红柿、青江菜、空心菜………不一而足。

    生于台北长于台北的市长郝龙斌自豪地称,台北市辖内牛肉面店家分布的密度高居台湾之冠,店家数多、口味多元、价格实在,因此牛肉面可谓平常市民美食代表。“除此之外,许多家庭亦有代代相传的牛肉面私房食谱或独门秘制配方,由此观之,牛肉面已经是台北人生活的重要组成。”

    据悉,从二00五年开始,台北市每年都要举办牛肉面节系列活动,评选当年的牛肉面大王是系列活动的主要一环。专家评选与市民网上投票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店家不能稍有懈怠,仅仅是为应付专家评选而去做临时准备。“除了难得的几个休息日,我们每天五点就要起床。”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刘山东”少主刘少麟说,“我们用心体贴别人,别人才会关照生意啊。”

    临近中午,台北东方科技教学大楼三间比赛场所牛肉香味四溢各处,令人垂涎欲滴。在“刘山东”的操作台边,伴着袅袅香气,电视记者的摄像头打开了,一名女记者好奇地问,今天做的牛肉面叫做什么名字?刘少麟称,叫“黄金辣油中国牛肉面。”他笑言,“名字长了点,可是味道就两个字——好吃。”(完)

责编:刘莉岩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