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开放办亚运:多哈亚运会对北京奥运会启示录之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6日 07:46 来源:

  新华网多哈(记者高鹏、马向菲、李江涛)消息:在人力资源不足、经验欠缺的情况下,卡塔尔用充沛的资金聘请世界上一流的专业人士为其服务,举办了一届成功的亚运会。“国际智慧”为我所用,无疑是多哈亚运会的成功之道。

  从开闭幕式的主创人员到运动员村餐厅的服务人员,从新闻中心的媒体经理到赛场保安,多哈亚运会的工作人员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据组委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多哈亚组委的管理人员约2400人,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卡塔尔人仅占15.75%,而印度人占10.27%,澳大利亚人占10.06%,希腊人占7.07%,菲律宾人占5.77%,英国人占4.72%,意大利人占4.38%,美国人占2.65%。而如果将志愿者、班车司机等服务人员全部算在内,本届亚运会的工作人员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

  阿尔·纳贾尔是多哈亚组委运行指挥中心的总负责人,该部门是赛时组委会的最高决策层。他说:“这里很多人都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干过。他们清楚哪里可能出现问题,遇到问题之后又该如何解决,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

  许多来多哈的运动员和记者都感受到,“人性化”服务是本届亚运会组织工作的一大亮点。比如,和往届亚运会相比,多哈运动员村的宿舍里多了吹风机和晾衣架,班车司机也能享受到免费工作餐。“这要归功于我们运动会服务部的一位同事,他参与了前几届亚运会的举办,把一些经验和教训传授给了多哈。”纳贾尔的助手、澳大利亚人珍妮·泰格说。

  作为亚奥理事会体育委员会主席,魏纪中见证了多哈亚运会筹办工作的全过程。他认为,正是因为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多国部队”,让多哈少走了许多弯路,提高了效率。

  多哈亚组委副总干事艾哈迈德·阿卜杜拉表示,尽管组委会聘用了大量外籍人士,但各部门的“一把手”都是卡塔尔人,重大事务的决定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他说:“他们只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意见,而我们负责决策。”

  “提建议的人不掏钱,因此他们只从如何将亚运会办好的角度出发,而管钱的人又是抱着一种‘只要你的建议好,我就掏钱’的态度。”魏纪中说,这种管办分离的组织架构使得多哈亚运会的各方面都能向最高标准看齐。“当然,这也要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多哈亚运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体现在其组织团队构成上,还体现在具体筹办工作中。艾哈迈德说,多哈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开放办亚运”的思路,将组织工作的各环节分别面向国际招标,力求各方面都是最佳选择。

  历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都有一套INFO系统,为媒体及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提供如比赛日程、竞赛信息、运动员简介、赛事回顾与预告、新闻发布会报告、新闻快讯、新闻发布稿等信息。本届亚运会的INFO系统因为信息全面、及时,受到媒体的普遍好评。来自印度的记者阿贾布说,就时效性和丰富性而言,本届亚运会的INFO系统丝毫不比雅典奥运会逊色。

  艾哈迈德表示,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雅典奥运会和多哈亚运会的INFO系统都是由世界著名的体育信息服务提供商——荷兰INFOSTRADA公司负责。此外,多哈亚运会的开闭幕式、形象景观工程等,甚至连主新闻中心的清洁工作,都是通过招标包给了各相关领域的专业公司。

  有人说,多哈开创了一种“我花钱,你办事”的办赛新模式。魏纪中表示,这种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毕竟“国情”各有不同,但他说,多哈开放的姿态,值得未来奥运会和亚运会主办城市学习。

责编:赵俊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多哈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