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从多哈亚运会看2008北京奥运会--细节举足轻重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8日 18:55 来源:

  北京晚报消息:接近30亿美元的总投入,随之而来的一个个大手笔,令多哈亚运会光彩熠熠,要是还有人说多哈亚运会东道主卡塔尔人没有尽心尽力,那就太没心肝了。不过,花大钱、操大心办得了大事,却未必能照顾到细节,而细节,往往也是举足轻重的。

  到多哈来的亚运会参与者,差不多人人都有件头痛的事,那就是随时随地有可能失去“身份”,因为脖子上挂的记者证存在小小的瑕疵——由于与证件牌相连的金属钩闭合不够紧密,过塑的证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滑落出来。别看这只是个细得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小事”,却担着极大的干系。

  要知道,“身份”,对亚运会和奥运会这样数万人规模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参与者(包括运动员和官员)来说是至关紧要的。由于人数众多,组织者往往采取证件和签证合一的AD/ID卡制度。这样一来,如果丢失证件,就等于丢掉了在主办国合法活动的“身份”。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金属钩承担着多大的责任!而对于这个问题,多哈的组织者也不是没想过办法,但无论是加厚过塑,还是允许使用者更换金属钩,甚至是给金属钩裹上胶布……统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让人不禁感叹:30亿美元,偏偏搞不定一个小铁钩!

  再者,有些细节问题,让你根本看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念。综合性运动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场馆相当分散,交通是个重要问题。这一点,要先夸夸多哈亚运会的组织者,他们的班车系统拥有一大优点,那就是发车频繁。从主新闻中心去往任何场馆,都是平均20到30分钟就有一趟班车,这是连雅典奥运会也比不上的。但是,多哈的班车系统却有一条细细的“金线”没有连上,那就是场馆之间没有班车通勤。对运动队来说,这也许不是大事,他们都是“点对点”;但对“点对面”的媒体来说,这就要命了,每次“赶场”都要回到主新闻中心走“三点一线”,无效奔波苦不堪言,而宝贵的时间白白流失,许多信息就无法及时传播了。

  吹毛求疵了半天,那多哈有没有“好细节”呢?有的!在语言交流上,由于卡塔尔人固有的优势使这个小问题、大麻烦不再成为问题。然而,语言交流对北京来说,却是个重要细节。多哈的大手笔值得北京学习,而种种细节是不是也需要北京借鉴呢?

责编:刘鑫隆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多哈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