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馆迎来贵宾 国际特奥主席期待相逢上海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1日 17:35 来源:
新民晚报消息:昨天中午,哈尔滨商业大学篮球馆突然来了名“不速之客”——国际特奥会主席蒂·施莱佛在工作人员陪同下,饶有兴致地来到比赛现场,观看在此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特奥运动会篮球个人技术比赛。参观过程中,施莱佛欣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直言自己此次来华真正目的:“一切为了2007年上海国际特奥运动会”。
期待观众支持
满脸堆着微笑,采访中,施莱佛首先大大褒扬了一番脚下的这片黑土地,称赞哈尔滨无论从“软件”(赛程设置、管理)方面还是从“硬件”(场馆条件)方面,都为特奥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在前面参观的举重及羽毛球比赛中,我们发现来自各地区的运动员在赛前都曾受到过相关训练,这样很好。”施莱弗还祝愿黑龙江省在推动特奥事业的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
他认为,尽管特奥会不像奥运会金牌那样将给获得者带来许多物质上的利益,但对于智障人群来说,特奥金牌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收益,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金牌其实是一种鼓励——“鼓励所有的智障人士勇敢地去参与,去拼搏,去融入到这个和谐社会当中去。”
话锋一转,面对观众席空荡荡的体育馆,施莱弗提出一种新的设想:“我们正考虑今后比赛将对公众开放,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售票和赠票观摩。”
期待人人参与
施莱佛这念头并非一时兴起,其目的主要是让更多人能参与到特奥事业中去。“国际特奥会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邀请观众来观看比赛,让更多观众走近特奥运动,更多地理解、支持智障人士。”施莱佛说。
“其实,特奥运动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在施莱佛眼中“每个公民都可以参与到特奥运动中来,互相学习借鉴,同时享受特奥运动带来的乐趣。”而作为健全人,观众本身更能通过比赛,学习到特奥运动员们的坚韧精神,受到心灵震撼!
他坦言,目前社会对特奥运动的认识依然存在不足,即使一些智障人的家属也没有认识到特奥运动给智障人及其家庭带来的好处,所以特奥会比赛才会缺少观众。
期待更加精彩
2007年上海国际特奥会是国际夏季特奥会第一次走进亚洲,第一次走进发展中国家,也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特奥会,“它将在世界特奥史上创造许多第一。”施莱佛充满期待地用“里程碑”一词来形容上海特奥会在世界特奥运动历史上的角色。“巧合的是,在不少外界媒体观点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一个标志,同样是‘里程碑’!”
施莱佛认为,通过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可以将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传递到亚洲,传递到中国。而同样的,“特奥会在上海举行,不仅会推动中国特奥运动,也将促进亚太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特奥运动。”施莱佛希望通过2007年上海特奥会,使中国更加关注智障人士的生活,使他们表现得更加积极,“中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做了好榜样。”
期待社会关爱
上海一词似乎已成为施莱佛如今使用频率颇高的一词,谈起一年多以前的上海之行,他面露喜悦之情,“在上海的两天令我非常激动,终身难忘!”
访谈间,施莱佛不断提到14个月这个时间概念。提醒着自己也仿佛是提醒着世界——这正是距离2007年上海国际特奥运动会举办期限。“这期间我们将联合上海市政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来进行一系列宣传筹备工作,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过程,让所有上海市民都能融入特奥会的氛围,改变对智障人士的偏见,认识、理解以及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
服务——接纳——行动,这是施莱佛对上海人的期待。他表示,特奥运动是极其特殊的比赛,它既不强调运动器械的专业程度,也不注重运动场馆的大小,“特奥会不仅仅是体育赛事,更是项关爱智障人士的长期活动,它是为了给予智障人士自立的勇气,更为了呼唤社会对这个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关爱。”在他看来,特奥会将给中国提供一个展现和谐社会、提倡“尊重共性、包容差异”价值的机会。
“我坚信明年的上海会是非常成功的东道主。”采访结束时,施莱佛这样断言。转身走了几步,他却突然回头,一脸阳光灿烂地对记者补充道,“我们明年在上海见!”
责编:张青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