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世界杯"拣漏"式反击失灵 苦行僧式生活不再 
移动用户
联通用户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9日 12:59 来源:

  文汇报消息:每届世界杯,人们总是怀着极大的兴趣期待着新生事物的出现,然而却往往忽略了一些悄然消失的东西,譬如真正的皮球如今已告别了绿茵场,而当年许多颇有创意的做法,如警察代表队在开幕式上进行表演,或者把铁路直接铺到比赛场(1954年瑞士世界杯),也都早已成了过眼烟云。那么,在今年的世界杯上,又有哪些事物“丢失”了呢?德国足球专家埃希勒认为,至少有几件东西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

   “拣漏儿”式反击失灵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的一些较弱的球队(如挪威队)发现,多数进球都是在得到球后几秒钟内实现的,因此这些球队在比赛时常常把大部分队员部署在中后场,只派一两个球员在前场“打游击”,等着“拣漏”找便宜。而今,世界各强队的防守都变得异常强大。一旦球被对方抢去,球员会立即自动转换角色,由攻变守。因此,那种“拣漏儿”式的反击越来越不灵了。

  “异国风情”球队不见

  过去,世界杯上也曾有过一些来自“天涯海角”的球队(如海地、扎伊尔等)。但这些小国球队常常是带着“零进球”和两位数的失球离开世界杯。他们的到来,往往只是给别人凑趣,以他们异国的服装和欢快的舞蹈给欧洲人添点乐子。如今不少偏远小国都请欧洲人作教练,许多球员都在欧洲踢球。他们不仅不再是生面孔,而且他们的组织和战术也是欧化的,一些球队的实力也已今非昔比,即使是与欧洲强队对抗也未见得占下风。

  “苦行僧式”生活不再

  以往,参加世界杯的各个球队都是过着一种清苦的生活。如今这个章程也变了:德国队在比赛间隙期间放队员回家过周末,英国人则是带着“太太团”一起出征。只有法国队管得较严,尽管一些队员也有些嘀咕,但最终他们打进了决赛,而享受了美好生活的英国队此时早已和太太女友们回到了老家。

责编:宋嘉伟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