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在多特蒙德威斯特法伦体育场上演的本届世界杯半决赛德意之战,被当地媒体渲染成“世纪之战”,整个德国都在高度关注这场决定东道主球队能否杀入决赛的大战。不过,与以往主要受到天时、地利、人和或者裁判员等因素影响的赛事相比,影响这场比赛的重要因素还有媒体。媒体也加入到比赛当中,不知这是祸还是福?
意大利媒体“指证”德队
昨天,本来已经表示不会追究德国队与阿根廷队赛后冲突事件中球员责任的国际足联,突然发布了一项奇怪的处罚决定:由于在2006年6月30日德国队对阿根廷队的1/4决赛结束后,德国队球员弗林斯对阿根廷球员队克鲁斯有击打动作,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认为,这种动作具有和攻击性动作一样的性质。为此,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对德国球员弗林斯处以禁赛2场的处罚。但基于弗林斯是受到对方球员的激怒的事实,第2场比赛的禁赛处罚将缓期6个月执行。因此弗林斯虽然不能参加德意之战,但可以参加决赛或者争夺第3名的比赛。纪律委员会还对弗林斯罚款5000瑞士法郎。这个决定是最终裁定,德国足协和弗林斯本人都不能对此提出反驳。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国际足联对待处罚德国队球员的问题竟然出现了严重的摇摆,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意大利媒体的压力。媒体敢向国际足联“叫板”,这也暴露出了国际足联在处理与媒体关系时的相关方针问题。
德意大战之前,为了削弱德国队的实力,意大利媒体突然“跳”了出来,充当了“抗德”的“马前卒”。一家意大利电视台把一盒德阿球员冲突的录像带交给了国际足联,录像显示弗林斯有攻击克鲁斯的行为;同时,一家意大利报纸头版也刊登了弗林斯挥拳击向阿根廷球员的大幅照片,并向国际足联递交了报纸。这两家意大利媒体都向国际足联指证,弗林斯有攻击阿根廷队球员的动作。
6月30日,在德国队通过“点球大战”战胜阿根廷队后,双方球员教练发生了肢体接触和激烈冲突。从意大利电视台提供的录像看,弗林斯的确有一个左刺拳击向阿根廷队球员的动作。
德意之战成媒体“骂战”
不过较为滑稽的是,当国际足联为此向受到攻击的阿根廷队前锋克鲁斯进行取证时,克鲁斯却否认自己当时曾经挨了弗林斯的一记刺拳,他对自己被打完全没有印象:“我根本就没有被任何人打,至少是没有感觉到。”这样,这桩“糊涂官司”就出现了所谓的“受害人”并没有指证“作案嫌疑人”的情况。没有原告,德国队自然平安无事。阿根廷队反应如此平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德阿双方已经达成私下协议,阿根廷队不再追究、纠缠此事;二是虽然有录像显示弗林斯有向克鲁斯面部挥拳的动作,但是拳头的确没有打到克鲁斯。
弗林斯在接受当地一家报纸的采访时也辩称自己是无辜的:“我什么也没做,我发现我身处混乱之中,周围都是拳头,我被击中了2次,我只是在自卫,我将手放在我的面前,其他的我什么也没做。阿根廷人不知道怎样的表现才是得体的,他们是可怜的失败者。”
但是,意大利方面为了在德意之战中取得利益,他们借助意大利媒体的帮助向国际足联发起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要求以录像带和报纸图片为证据处罚德国队。意大利人这次之所以想到借助媒体的力量,完全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在2004年欧洲杯上,欧足联就是根据丹麦一家电视台的录像为证,判罚向对方球员吐口水的托蒂禁赛4场。因此,意大利队的加图索在国际足联左右为难之际举出了托蒂的例子:“2年前,丹麦的电视台‘抢劫’走了我们的托蒂。”其言下之意,就是要求国际足联也必须还意大利队一个“公道”。
最令德国人反感的是,意大利媒体在6月30日就获得了“证据”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向国际足联“举报”,而是在德国队即将与意大利队比赛前才突然“指证”弗林斯,并威胁国际足联如果不能秉公办事,意大利媒体将就此事进行舆论施压。
对于意大利同行的做法,德国媒体普遍反应强烈。他们认为应该保持公正性的意大利媒体居然与意大利队“穿一条裤子”,甚至成为了指证德国队的“马前卒”,意大利媒体此举动机不纯,他们并不是在主持公道,而是被人当“枪”使,玷污了媒体的公众形象。
德国《图片报》对于意大利人的这一举动极为不满:“意大利人,你们现在可以满意了吧?你们像小偷一样窃笑吧,但是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的脸上不久就不会再有笑容了,德国队在明天就会送你们回家。”他们还向德国队呼吁:“克林斯曼和你的队员们,为了弗林斯而战,为了德国足球而战,必须战胜意大利队,我们要再次庆祝胜利,并在周日的柏林庆祝夺冠。”
德国《踢球者》也认为判罚很不公平,因为克鲁斯自己都认为没有受到任何攻击,而且当值主裁判也没有任何判罚。
德意两国媒体也因此关系严重紧张,他们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而指责对方。
世界杯转播·数字
在德国国内,世界杯收视率纪录一再创出新高,德阿大战的收视率就达到86.1%,电视观众达到2865万人,这场比赛成为了德国电视节目中无可争议的“收视冠军”。国际足联提供的权威数据表明,世界杯到目前为止,平均每场比赛的德国电视观众为2190万人,而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平均每场比赛电视观众只有1450万人。柏林警方指出,现在在柏林球迷角观看电视直播的球迷就已经达到100万人。
小组赛中,欧洲电视观众最多的比赛是荷兰队对阿根廷队的赛事,收视率达到52.5%;英格兰的世界杯比赛收视率达到了79%,高峰期的电视观众达到了2090万人;而在中国,单是收看英格兰队对巴拉圭队比赛直播的观众人数就比英巴两国人口的总和还要多。据国际足联的统计,英巴之战在中国的电视观众为6290万人;在韩国,观看韩国队对法国队赛事的电视观众达到了1120万人,收视率为24.9%,而同一场比赛在法国的收视率达到了32.2%。巴西的电视观众高达6050万人;阿根廷的电视观众也有1680万人,收视率高达93.6%。
德国无奈意大利“阴谋”
但是意大利人十分清楚,这一事件对德国队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首先是打乱了德国队的战术部署,因为国际足联之前已经表示不会追究德国球员的责任,因此克林斯曼一直把弗林斯摆在主力位置上进行训练。国际足联的处罚决定是在德国队开赴多特蒙德赛区时才突然下发的,这打了德国队一个措手不及;
其次是心理影响,意大利人在赛前搞这样的“小动作”,明显是想激怒德国人。对于不能容忍这种“小偷式”行为的德国人来说,他们可能从心理到情绪上都受到严重影响和干扰,导致球员在场上更加不冷静,出现不理智的行为,意大利队可以从中获利;
第三是德国队实力受损。弗林斯在德国队司职中场,擅长防守抢截,并且有出色的远射能力。弗林斯被禁赛,对德国队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29岁的弗林斯在德国队的中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已经是连续第2次参加世界杯了,在德国队的前5场比赛中,弗林斯的表现一直都很出色,揭幕战对阵哥斯达黎加队时,弗林斯还以一记非常精彩的远射,为德国队取胜“锦上添花”。他在对阿根廷队的比赛中,成功“冻结”了阿根廷队的中场核心里克尔梅,使得佩克尔曼不得不早早将里克尔梅换下,直接导致阿根廷队最终被扳平比分并在“点球大战”中铩羽。
弗林斯在德国队的重要性甚至不逊于中场核心巴拉克,在克林斯曼的“四中场”体系中,弗林斯承担着大部分防守任务,克林斯曼本场比赛本来是安排弗林斯盯死托蒂:“在对阿根廷队时,弗林斯盯得里克尔梅找不到感觉,我希望在和意大利队对阵时,他在面对托蒂时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现在托蒂大概可以自由地发挥了。
在得知国际足联的处罚后,德国队方面表示非常失望,领队比埃尔霍夫说:“球队对于国际足联的决定非常失望,我们是在赶赴多特蒙德的路上得知这个消息的,我们还没有接到书面解释,但我们将接受国际足联的决定。”德国足协主席茨旺齐格也说:“我有一点失望,因为我此前一直都认为弗林斯不会受罚,但是我相信这会给我们的球队以更多的激励和动力来击败意大利队,这样才能让弗林斯在决赛时再次上场。”
“萝卜加大棒”伺候媒体
对于这起“案件”,国际足联事实上也是左右为难。原来国际足联想将此事“不了了之”,而且他们也已经与阿根廷方面达成了共识,但万万没有想到意大利媒体却意外地“插一杠子”,使得国际足联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如果对德国队进行处罚,那实在是对不起德国人,因为连阿根廷球员自己都否认了被殴;但如果不处罚德国队,那么国际足联将被意大利媒体描绘成一个偏袒东道主的“德国足协”形象,这将有损国际足联的整体利益和权威地位。最后,国际足联挖空心思出台了一个十分怪异的处罚决定,即弗林斯只停对意大利队的一场比赛,以此堵住意大利人的口,然后再“放生”弗林斯,以免影响德国队最后的决赛或争夺第3名的比赛,对弗林斯的第2场停赛处罚,半年后再说。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国际足联对待本届世界杯的媒体的态度过于市场化,媒体的意见很大,他们与国际足联对立情绪强烈,国际足联必须摆出一副秉公办案的样子来应众。
由于国际足联用是否购买世界杯相关转播权来作为处理媒体关系的首要标准,因此在本届世界杯上,国际足联对购买了世界杯转播权的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特别重视,几乎是有求必应。这主要是因为从1998年至2006年,世界杯电视转播市场销售收入从1.75亿欧元上升至19亿欧元。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破纪录性的500亿人次电视观众,这是世界杯转播权越卖越贵的根本原因。
相比而言,国际足联对平面媒体则是一再限制,他们甚至把原来属于平面媒体的记者席票也拿去出售赚钱,导致世界杯进入1/8决赛后,相当部分媒体根本没有被分配到任何一场比赛的采访门票,这在记者圈中引起了强烈不满,整个世界杯期间,记者们可谓是怨声载道,“万炮齐轰”国际足联。
为了平息媒体的强烈不满,同时由于英格兰队、巴西队两强的出局,人数最多的英国和巴西记者也随球队一起回国,才得以缓解记者采访门票高度紧张的局面。从今天的第1场半决赛到明天的第2场半决赛,大部分记者都分配到了采访门票,因为国际足联毕竟要考虑舆论对公众的导向和市场压力。
在这场激烈的德意绿茵对决的背后,其实媒体巨大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直接影响这场比赛结果的程度了。
责编: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