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消息:1998年法国世界杯决赛,法国对阵巴西;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德国对阵巴西;2004年欧锦赛,希腊对阵葡萄牙。值得一提的是,前者全部是著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赞助的球队,而后者则全部是耐克赞助的球队。这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巧合,《卫报》的一位专栏作家在世界杯开始前做过一个预测:德国世界杯的决赛仍将是阿迪达斯赞助的球队对阵耐克赞助的球队,并指出:商业利益的博弈决定整个世界杯的进程,而政治利益,将只成为第二位。
韩日世界杯:政治影响收入?
哪届世界杯有韩日世界杯那么乱套?看看八强球队中,土耳其、韩国、美国、塞内加尔,一半的球队是冷门。而这届世界杯中,规则的调整以及无世界杯经验裁判的大量启用等等,造成小组赛无冷门现象的出现,更是造成了群雄聚首八强的局面。仅仅四年,世界足球的格局就发生巨大变化?
2002年,韩国人郑梦准担任国际足联副主席,世界杯在韩国举办有他的功劳,而在比赛中,裁判对于韩国队有着明显的偏袒,这导致了韩国队进入八强,更是将大量的强队比如意大利、西班牙提前送出了世界杯。裁判袒护东道主的行径遭到各国的猛烈抨击,以至于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不得不在德国世界杯开幕之前表态:任何球队都不会受到特殊照顾。郑梦准也因为韩日世界杯耗尽了最后的能量,不再担任国际足联副主席,国际足联的政治势力面临洗牌。
最影响国际足联倾向的不只是政治势力的变化,还有经济收入方面,这主要明显体现在上座率方面,韩国和日本共20个球场在世界杯全部64场比赛中共有2705566名观众入场。这一数字与1998年法国世界杯时的2774891名减少了69325名,降幅高达2.5%。在人口众多的亚洲举办,观众却比法国世界杯的人数少;在收入方面,韩日世界杯总收入达到20亿欧元,虽然是法国世界杯总收入的4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和日本举办世界杯的投入却是法国世界杯的6倍,这意味着2002年世界杯的收入相比1998年,是下降了而不是上升了。
2006年世界杯:利益最大化
世界杯经济收入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赞助商。2002年韩日世界杯黑马横行,固然吊起了球迷和媒体的胃口,但对于赛事的商业赞助和推广,存在负面影响。在足球进一步商业化的今天,赞助商的利益往往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豪门的存在意味着注意力经济的保留。
2006年世界杯,在预选赛中,没有任何强队落马,而在淘汰赛中,强队云集八强更是吸引了大量球迷的关注。国际足联规则的改变无疑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看看这些数字:2006年世界杯将接待大约34万观众,相当于2002年世界杯的4倍,光门票收入就将达到2.3亿美元。电视转播收入将达到12亿美元,比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9亿美元电视转播费高出30%,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10倍。国际足联选中的15家国际赞助商和德国组委会确定的6家本土赞助商,则一共支付了9亿美元的赞助费。其中阿迪达斯和耐克就占据相当的部分。
收入代价:利益均衡
5月份,传出了德国世界杯吉祥物生产商尼奇破产的消息,尼奇公司亏损达到了16亿欧元。而在尼奇破产前一个月,国际足联公布了他们的2005年财政报告,盈余竟高达1.8亿美元。这部分收入大多来自世界杯前期的商业预热。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说:“世界杯不是德国人的世界杯,而是世界的世界杯。”但显然,国际足联是世界杯的最大受益者,初步估算,今夏的德国世界杯,除去奖金、投资等开支,国际足联可从德国世界杯中获取1.4亿美元的净利润。
为了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国际足联对世界杯本身的产品营销也可称得上是煞费苦心。本届世界杯小组赛分别安排在下午3点、6点和晚上9点进行。众所周知,欧洲高水平的足球赛事通常都在晚上七八点进行,如此独特的比赛时间安排显然是为吸引全球的收视率,亚洲的球迷可以在晚上9点看到比赛,而美洲球迷也能在白天一饱眼福。一方面提高收入,另一方面照顾各大洲的世界杯受众,这种方式无疑是高明的。
而在赞助商方面,他们的投入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由于大赞助商所赞助的都是强队,他们所赞助的球队走得越远,他们的商业开发就越成功。八强中强队的聚首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正如《卫报》的专栏作家所说:“这是一种默契,是不言而喻的。英格兰队最好也只能进入四强,因为它是茵宝赞助的。德国世界杯的决赛将会在阿迪达斯赞助的球队和耐克赞助的球队中展开,这是对商业利益博弈最好的说明。”
责编: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