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波娃不变的只有野心 网坛娇娃想要更多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7日 14:51 来源:
东南早报消息:“现在我已经不需要赢得更多的比赛,这已经不是一个必需不必需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我想拥有其他更多的东西。”
掌上明珠
高贵的气质赐予了她王者的尊严。但是,莎拉波娃却并不是出身于俄罗斯贵族。10年前,她的父亲尤里还只是一名建筑工人,而她的母亲叶连娜从事的是秘书工作。但也正是在10年前,尤里认为女儿身上具备某种特殊的东西,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给女儿挑选了球拍,并成为她的第一位陪练。从此,尤里认定女儿具有打网球的天赋,并决定为此一搏。他是为女儿而搏,但也可以说是为了根本改变家庭的生活状况而搏。
叶连娜如今成了女儿的“秘书”,帮助她管理财务,父亲则负责她在比赛方面的事务。从莎拉波娃尚未降生的时候开始,他们就为她倾注了全力。叶连娜怀孕时,他们住在白俄罗斯的戈梅利,那时恰好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不久,由于担心辐射会影响胎儿,他们迁往了2000公里之外,位于西伯利亚的尼亚甘。在这个偏僻的西伯利亚小城他们居住了两年多,随后迁居黑海东岸的索契。
在索契,莎拉波娃的父母开始让她学习打网球,并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那时我的目标就是打网球,我就是伴随网球长大的。”莎拉波娃说。
留美学子
在俄罗斯的最初几年,莎拉波娃引起了曾9次获得温网冠军的捷克裔美国人纳夫拉蒂洛娃的注意。当时,她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表演赛,参加比赛的小姑娘莎拉波娃立刻引起了这位网坛老将的关注。在与莎拉波娃的父母交谈后,纳夫拉蒂洛娃建议他们:“带她去美国。”
被尼克·博莱蒂耶里网球学校培养出的长长的成功球星的名单所吸引,尤里带着女儿来到了佛罗里达州。正如这所学校的创办者尼克·博莱蒂耶里所说:“我们不仅培养运动员,还告诉你如何做人。”
1998年,尤里怀揣全部700美元积蓄,带着女儿从黑海之滨的家乡来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布雷登顿。在那里,他让女儿进入了尼克·博莱蒂耶里网球学校接受训练。这家学校是美国著名的体育运动管理经纪公司IMG的产业。对于一名网球选手来说,能进入这所学校训练就等于迈上了成功的第一个阶梯。莎拉波娃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8年后,她成为了全球收入最高的女子网球运动员。今年4月,《福布斯》杂志公布莎拉波娃的年收入已超过1800万美元。
广告明星
与政客和现代艺术家一样,体坛巨星同样也是娱乐产业瞄准的对象。2004年,各大娱乐公司都在寻找一个能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女性形象。当时,一些世界上最知名的女性形象似乎都不能带来更多的娱乐亮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美国国务卿赖斯这样的政界人物又不能激发起人们的热情。这一切需要改变。于是,莎拉波娃这个清纯的、充满活力的年轻形象的适时出现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她在场上的出色表现,以及那著名的高分贝尖叫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也成为她身上特有的标签。
于是,从2004年开始,莎拉波娃开始成为SPEEDMINTON运动器材、摩托罗拉手机、帕洛斯香水、佳能照相机、豪雅表、丰田汽车、耐克体育用品、王子球拍、陆虎汽车和高露洁卫生用品等10个品牌的代言人。具有争议的是,这些企业到底是看中了莎拉波娃在网球场上的表现,还是她堪称完美的身材?
对此,莎拉波娃说:“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与佳能和耐克这些产品不同,我是一个人。我知道想要控制别人对你的看法是件很难的事情,我只有全神贯注于每一场比赛,每一次击球,并把它做得更好,这也是我首先关心的,永远都是。”
2005年8月22日,莎拉波娃成为第一位登上WTA(女子网球协会)世界排名第一宝座的俄罗斯女球员,她的网球事业似乎也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她开始了新的尝试,寻找到了新的地平线,网球从生活的必需也变成了她的嗜好。一切似乎都改变了,惟有她与生俱来的野心没有变。她说:“现在我已经不需要赢得更多的比赛,这已经不是一个必需不必需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我想拥有其他更多的东西。”(辛文)
责编:贾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