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14:39 来源:
新华网吉林1月29日电 记者邹大鹏 齐海山 张云龙
终于下雪了,29日上午,一场中雪姗姗来迟,这对一直笼罩在“高温”下的第六届亚冬会绝对是个好消息。
冬日里零下10多摄氏度的低温足可以让人感到寒冷,然而对于冰雪名城长春来说,这却恰恰是高温天气。亚冬会于28日在长春开幕,如此的高温天气让人感觉舒服,但也给赛会出了不少难题。
缺冰少雪
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雪。冰雪冰雪,总不成缺冰少雪吧。
吉林省气象台气候中心副主任刘玉英介绍,进入2007年以来,长春市持续高温少雪,降雪比常年同期少85%。截至28日,长春市平均气温为零下11·6摄氏度,比常年同期高5·0摄氏度,居1959年以来高温第一位。
在1月6日长春人工降雪后,直到1月29日,长春一直没有降雪。1月23日的卫星监测资料显示,长春市原有的积雪由于融化蒸发已经消失殆尽。
作为雪上项目的主要赛区,吉林市的高温天气也一直持续。吉林市气象局副局长张玉珍说,吉林市降雪量比常年同期少67%,气温一直居高不下。虽然还不能明确为“暖冬”,但持续的高温趋势已经基本确定。吉林市也实施了人工增雪作业,北大湖滑雪场积雪厚度由10厘米增至27厘米,但目前又减少到了19厘米。如果持续高温,厚度还将减少。
选手有褒有贬
对于这种温暖的天气,冰上运动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中国体育代表团男子冰壶队领队邢其运认为,冰上运动主要在室内竞赛,受天气的影响不大。
高温让一些国外选手吃惊不已,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告诉记者,长春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冷。
这些国外朋友的赞赏无疑为长春申办其他国际大赛提供了有力支撑,因为“寒冷”一直是国外选手来中国比赛的“心理阴影”,和欧洲冰雪发达地区,中国举办冰雪运动的地区往往温度过低,不利于选手发挥,也造成了一些大赛也因此与中国冰雪城市擦肩而过。
高温也让雪上项目的竞技队员体验了“两重天”。
中国体育代表团冬季两项队教练梁新安说,在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等项目上,大家对人工造雪并没有感到不适。如果气温过低,自然降雪的雪质就会很涩,影响雪板的摩擦,进而影响运动员的成绩。欧洲许多雪上运动发达国家的比赛雪场也都是人工造雪,大家反而熟悉这样的场地。
然而,对于国外一些单板滑雪选手来说,相对较硬的人工造雪则让他们有些不适。吉尔吉斯斯坦单板滑雪选手阿列克谢·皮罗戈夫告诉记者,与平时训练不同,北大湖雪场人工造雪的雪质相对较硬,他们还是习惯比较软的自然降雪。
高温的“代价”
几家欢乐几家愁,温暖如春让游客感到幸福,却让组委会烦心不已——雪上项目场地必须依靠大量人工造雪才能保障比赛顺利进行。
据了解,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有2/3的雪是人造雪,人工造雪总量达到了26万立方米。亚奥理事会执委、体育委员会主席魏纪中日前考察完北大湖滑雪场后表示,“雪是一点点造出来的,可累积到26万立方米时需要耗费多少人力、多少辛劳,通过数字我们是可想而知。”
同样,如此造雪的高昂成本也可想而知,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造雪,他们甚至把造雪机背上了山,最远时要把机器背出20多公里。举办亚冬会不仅要展示主办城市的形象,也要为主办城市创造经济利益,“天公不作美”的高温少雪难免成为本届亚冬会的“横祸”。
现在,一场“及时雪”到来,或多或少地减少了这种尴尬局面,对于亚冬会来说,对于组织者来说,这是个最好的消息。
责编:谭启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