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0月19日电(记者史春东)看了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后,中国曲棍球协会秘书长杨超感叹地说,全国不到十支的队伍,选手200来人,想挑一些队员进国家队好难。作为中国优势项目,培养新人已是当务之急。
2006年全国女曲锦标赛在此间落下帷幕,全国9支队伍参加比赛,国家队选手因备战亚运会没有回母队参赛,一些队闹“人荒”,不得不找青年队球员补空。
杨超介绍说,因队员青黄不接,国家女曲征战世界杯时才召回了退役的老队员。从马德里回来后,国家队主教练金昶伯专程到成都,想看选手。他们在交换意见时认为,国内选手都到齐了,而理想的选手太少。他们认为,各队选手的身体条件不错,比赛也打得还算规范,但她们身上暴露的问题却很明显:基本功普遍不好,动作不协调,打球时重心太高;体能训练强度不够,无氧体能特别差,场上的拼劲差。这些问题说明中国的教练执教水平不高,缺乏创新。许多选手是走速成路,基本功不好,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难上新台阶,这也是制约中国女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杨超感慨地说,荷兰曲棍球俱乐部有230个,曲棍球人口18万人,打球人中最小的6岁,大的60多岁,基础很好。又如,雅典奥运会冠军德国队,夺金后她们的奖金并不多,但德国人真正喜欢曲棍球,奖金多少并不影响她们打球的兴趣。
中国女曲在近年取得优秀成绩后,各地方开始重视了,但是力度仍不够。杨超说,协会准备在几个方面着力工作:全面推广曲棍球的普及发展,面向学校,体教结合,在社会上发展俱乐部,俱乐部社会化,多方办俱乐部;抓提高和普及,特别是从小培养打球的学生,从6、7岁抓起;抓教练的业务水平,培养高级裁判等。(完)
责编:贾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