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2日 09:50 来源:
足球·劲体育消息:朱广沪到底要怎样展开他的攻势?1月昆明,他早用“渗透”和“转移”给出答案。渗透,美国人在《尖端科技》撰文,要用特种部队渗透来清除朝鲜核武能力;各种军事游戏中,也无不在强调装备了快速能量的渗透兵的作用,毫无疑问,这已经是最时髦的军事词汇。朱广沪以此来定义他的进攻方式,他要怎样贯彻?
详细考证和钻研了他在昆明的训练课后,记者发现,朱广沪使用五大手段来贯彻他的精神,更高标准的训练要求让他的队员自嘲为“特种兵”,虽然磨合不顺,但朱广沪的招数还是让人看到国家队在进攻上的前景和趋势。
[手段一] 抢圈都交叉传球
[朱语录] 注意!多打交叉!
1月8日上午,国家队分成了两组进行对抗训练前的热身训练,训练的内容是最常见的抢圈。划定的抢圈范围是15×15米,两队的抢圈人数都是3抢6。在训练开始前,李树斌站在两队队员中间布置抢圈要求———传球必须是两脚球,同时要交叉传球,但不能连续两次给身边的人传球。也就是说,如果一名队员第一脚球传给了相邻的两个队员中的一个,这名队员再回敲给传球队员,那么第二脚球就不允许再传给相邻的两名队员,而必须在三名防守队员中间寻找出空当,传给其它位置的接应队员。训练一开始,国脚们都显得很不适应,三名抢圈队员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总有一名队员前扑抢拿球队员,而是很注意三名队员之间的空当保护,这使得传球队员的难度大大增加,两组队员失误都很多。在李树斌再次暂停训练,强调要求后,徐云龙、肇俊哲等几名队员都开始传出很好的穿透球,场地边的朱广沪则一直很关注地看着队员的表现,口中不时喊出“注意,多打交叉!”
解析:抢圈是足球运动员最熟悉的游戏,而以往对于抢圈的规定只是限制在一脚球和两脚球上,在15×15米的范围内打3抢6本身就已经是一种难度很高的抢圈要求,而在这个基础上还提出“传交叉球”就更是接近吹毛求疵。然而这种训练方法正好符合朱广沪要求队员多打渗透的要求,队员在传球意识上只有从“眼见”的接应队员提高到“潜在”的接应队员,才有可能打出高质量的渗透进攻。
[手段二] 混淆攻防,明辨敌我
[朱语录] 你们别老盯着自己人看,一定要知道对方的防守人员在什么位置。
1月7日上午,朱广沪进行了一项非常特殊的训练。在对抗训练中让队员穿上了三种颜色的衣服。由于人员不够,李雷雷临时客串,参加攻防训练,两边的门将由杨君和宗垒担任。其中杜震宇、韩鹏、杜文辉穿的是蓝色背心,徐云龙、肇俊哲、于涛、曹阳穿着黄色背心与穿红背心的李雷雷、姜坤、王圣为一组,忻峰、王栋、赵家林、郑斌穿黄背心与穿红背心的阎嵩、孙吉、王新欣、季铭义组成另一组,要求是穿蓝色背心的三名前锋队员可以在任何一方进攻时投入进攻。这样一来,两边的黄色背心和红色背心球员就非常容易混淆。朱广沪在训练前说:“你们别老盯着自己人看,一定要知道对方的防守人员在什么位置。”这项很特殊的训练使得国脚们一开始非常不适应,攻防节奏慢了很多,两边在拿球时都下意识地多了很多后场倒脚,朱广沪见状又立刻要求球员赶快出球,把阵型顶上去。打了大约5分钟之后,国脚们才开始适应,场上的节奏也逐渐加快起来,朱广沪此时喊得最多的就是“相互接应太慢”。
训练结束后,朱广沪解释说:“这项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队员清楚,在比赛中不能只注意队友的位置,还要关注对手的跑位。只有明白了对方防守队员的位置,才能更好地组织进攻。”
解析:这种在对抗训练中有意混淆敌我的训练方法并不常见,但很多国脚都表示在场上激烈对抗的一瞬间往往真看不清自己的队友是谁,只能根据球衣颜色作出下意识的传球。而朱广沪的这项训练对于队员在无球状态下对场上形势的观察要求甚高,对于提高球员在比赛当中的洞察力有很强的针对性。
[手段三] 前锋接应后场进攻
[朱语录] 拉出来,注意节奏!
1月2日下午,国家队分成3组打半场对抗。朱广沪在训练中特别提出了后卫在断球后要马上有意识地发动长传反击,但是国家队几名后卫长传球的准确性却并不高。前锋线上由李金羽和韩鹏搭档,要求他们在后卫发动长传前必须有一个人回拉接应,另一个人则顶住对手中卫随时伺机往里插,这样的配合连续几次打下来大多数时候是韩鹏回拉,李金羽顶在最前面。朱广沪要求韩鹏拿球之后要注意观察对方后卫的位置,判断是传给李金羽还是往边路分球。朱广沪说:“拉出来,注意节奏,注意边路接应的人。”在韩鹏将球传给边路之后,杜震宇、曹阳等球员都练了边路接应之后的传中,而在传中过程中,朱广沪明确提出尽量不要传高空球,因为这样很容易被对手断掉,要求多传地面球。从这一天开始,国家队对抗训练的边路传中基本上都是以地面传中为主,以往最常见的那种传中之后的争顶几乎没有。在训练结束后,张耀坤谈到这项针对后卫发动进攻的训练项目时说:“后卫直接发动进攻本来就是足球比赛里的主要进攻手段之一,欧洲强队在比赛中也经常这样打,但是这对后卫队员的意识和脚法要求比较高,队员以后还需要在训练中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解析:后防线断球后直接打前场的接应点本来是最好的反击手段之一,但是往往由于后卫队员的传球质量不高导致刚刚化解了险情,又马上陷入被动防守,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形势被动,而且对球员的体能消耗也非常大。遗憾的是,这样的专项训练在这次整个昆明集训中只出现过一次,张耀坤已经坦然承认国家队的后卫队员需要更多的这种训练。
[手段四] 至少两个接应点
[朱语录] 没有这一下,就没有渗透,永远在外围!
1月7日下午,在混淆攻防的训练结束后,朱广沪安排了一节对抗训练。吴伟安、姜坤、王圣、杜文辉、韩鹏穿蓝背心,徐云龙、肇俊哲、于涛、徐亮、曹阳穿黄背心,蓝黄两组分别搭档一些穿红色背心的球员打对抗。在对抗中一次黄队的进攻被朱广沪突然叫停,所有队员都站原地。当时是肇俊哲拿球,正在寻找接应点。朱广沪要求徐亮掩护肇俊哲,接到肇俊哲的传球后再回敲给肇俊哲,让肇俊哲能够正面传球,同时要求于涛突然从徐亮的反方向直插对方后卫身后的空当。朱广沪对于涛说:“一定要这样插,没有这一下,就没有渗透,永远在外围。”同时,朱广沪要求远端的王圣在于涛前插的同时也从边路插上,至少要为肇俊哲创造一个渗透和一个转移两个接应点。在朱广沪的指导下,这次进攻于涛完成了突破并射门得手。然而,过了不到一分钟,先前的一幕又出现了,肇俊哲拿球与徐亮做了一个回敲,于涛前插时被对方后卫死死贴住,肇俊哲抬头观察远端,王圣却没有及时插上,于是只能回敲,朱广沪要求的进攻线路没有打出来。
解析:进入对方半场之后的进攻手段单一,一直是困扰中国队的主要问题,以往国家队除了反击、定位球和传中的手段之外进攻招数总是乏善可陈。如果与两翼传中这样的线路简单的进攻战术相比,前场40米、30米的渗透进攻手段肯定是模糊得多,场上形势千变万化,很难说有什么固定的渗透进攻线路。
[手段五] 进禁区就刺刀见红
[朱语录] 一定要有禁区意识,一旦发现机会,随时起脚打门。
1月8日上午,朱广沪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对抗训练,这种连续5次每组5分钟的禁区内刺刀见红的激烈搏杀让队员非常疲劳。训练开始前,朱广沪拿着标志筒亲自为球员划定对抗范围,大约是一个20×35米的区域。在35米的区域中间朱广沪摆放了两排标志筒,纵深正好是大禁区的纵深16.5米,宽度则只有足球场标准大禁区的一半。朱广沪把球员分成两组,每组都是4对4,第一组徐云龙、于涛、杜文辉、肇俊哲对韩鹏、王圣、吴伟安和郑斌;第二组是王栋、徐亮、曹阳、阎嵩对杜震宇、忻峰、姜坤和王新欣。训练开始前,朱广沪向队员解释并让大家把两边看作禁区,一定要注意在禁区内的接应和跑位。分组后,朱广沪喊得最多的还是接应。在第三组对抗时,曹阳拿球过了中间的标志筒后正在考虑怎么传,朱广沪突然叫停,要求曹阳起脚打门。朱广沪说:“你们一定要有禁区意识,一旦发现机会,随时起脚打门!”之后杜震宇一过中线就一脚射门击中门柱弹出,李树斌立刻大喊:“好,就这样打!”在这样狭小的区域内每组5分钟的对抗只能用惨烈来形容。在第4组对抗开始后,国脚们的体能都已经到了极限,攻防转换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而朱广沪还在坚持要求队员加强接应和跑动。
解析:马克坚在观看国家队训练时曾经说过,朱广沪本人十分喜爱阿根廷队的打法,很欣赏那种把球“传”进对方球门的进球。而在这次渗透进攻的训练中,朱广沪却非常强调队员进入禁区之后就要马上燃起强烈的射门欲望,这不能不说是从中国球员的实际能力出发做出的实战考虑。在历届国家队的训练中,把禁区内的对抗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明确提出来进行单独训练的,朱广沪是第一人。但是以往国家队的比赛恰恰在禁区这个环节上总是显得毛躁和混乱。
责编: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