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奥运“首金”面前,我们是否有足够平常心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1日 07:51 来源:

  中国青年报消息:(作者毕诗成)这两天,全国多家媒体作出报道:根据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赛程(尚未被国际奥委会批复),2008奥运的首枚金牌将要“名花有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枚金牌极有可能在女子举重48公斤级比赛中产生。作为多哈亚运会金牌得主的湖南选手王明娟,与保持着该级别三项世界纪录的选手杨炼,都具备了冲击奥运首金的实力。

  现在离2008年奥运会还有20个月。诚然,作为东道主,在赛程安排上有一定的建议权,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考虑既不违背情理,似乎也是“国际惯例”。但在如此的日程表面前,我们是否应该做出“对号入座”的夺牌期待?作为媒体,经过简单的优劣情况分析之后,便高调讨论个体夺得“首金”的重任,是否合适?当运动员一一对应地被赋予重任的时候,是不是一个无法承受之期待?

  体育竞技毕竟不是数字分析,其间充满了变数,过多地“设计”首金,常常会难以如意。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将本国的优势夺金项目女子铁人三项放在第一天进行,结果这个如意算盘被瑞士队打破。

  在诸多的变数当中,心理压力可谓是最大的变数之一。在国内,由于运动员的头脑里被灌输了太多的“金牌意识”:只有拿了金牌,才算是成功。尤其是当你拥有拿金牌的实力、被全国人民寄予厚望的时候,一旦失败了,俨然成了“罪人”。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之下,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便会令实力大打折扣,常常出现大失水准的结果。

  看看此前我们很多重大的赛事,被寄予首金厚望的,常常大失水准;没有被看好的,却凭借一颗平常心,在低调中成为“黑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世界首金”被中国选手杜丽夺得,而在赛前诸多媒体的分析中,杜丽的夺金希望为40%,远远低于夺金希望为65%的赵颖慧。有人事后评价说,正是敢打敢拼,加上平常心,成就了中国的“奥运首金”。

  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作为具有绝对优势、最可能为中国夺得冬奥首金的滑冰选手王曼丽,在冬奥金牌战略的重压下,在媒体一次次预言“将为中国夺得冬奥第一枚金牌”的殷殷期盼中,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败下阵来,泪洒冰场。事后有人评价说,“她的神经还不够坚韧”。我们又怎能期待我们的运动员在实力提升的同时,做到“神经足够坚韧”,坚韧地如同钢铁一般?

  在都灵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肖天曾说,不能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巨大压力归咎于代表团对金牌的期待。“中国体育界已开始着手解决运动员心理素质差的问题,比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将运动员平时的训练环境尽可能地按照实际比赛来安排——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一点。”窃以为,在对“举国体制”的质疑声中,我们的体育管理者,未必找到了解决运动员心理问题的真钥匙。

  媒体提前作出预测,甚至举着话筒去问人家“被赋予首金重任,心里有没有压力”之时,似乎遵循着自己的“新闻职业精神”,但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我们真的要“奥运备战一盘棋”,这样的“职业精神”是否也需要设置必要的报道底线?

  举摔柔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说:“一旦确定她们要冲击首枚金牌,心理不能出现大的波动,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样的回答,本来就有些“悖论”。越是强调“平常心”,心里越是已经“不平常”。谁又能说清,这些“不平常”,有多少来自比赛压力本身,又有多少来自舆论的压力?

  顾拜旦在论述奥运精神时曾说:“奥运的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更落落大方”,当北京高高地举起“人文奥运”大旗的时候,尤其需要好好咀嚼这样的精神。在我们提前预测奥运首金“名花有主”之时,似乎有必要反问:我们是否在书写奥运精神?金牌面前,我们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平常心?

责编:晓辛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