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1日 10:50 来源:
■赛场里的中国观众■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韩国拉拉队■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多哈亚运会的志愿者在交接班■摄影/本报记者魏彤
■担任升旗手的志愿者■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北京青年报消息:今天是2007年的第一天。现在,当我们再说起北京2008年奥运会来,就可用“明年”这个词了。奥运会离我们真的很近了。
今年有许多与奥运会有关的大事,比如奥运场馆工程将于今年竣工,奥运测试赛将全面展开等等。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们既是东道主,又是赛场里的观众。面对即将来临的奥运会,您准备好了吗?
今年将在北京举办28次奥运测试赛,每一次奥运测试赛都将会是对我们的一次测试,一次赛场礼仪的测试。关于赛场文明、观赛礼仪,我们又了解多少?本报今年“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报道将会结合奥运测试赛中的赛场文明,展开文明观赛、礼貌观赛的系列报道,以推动文明、有序、热烈、和谐的赛场秩序和氛围的形成。
2006年已经成为历史,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正一天天向我们走来。如何更好地宣传“人文奥运”理念,普及奥运礼仪知识,使北京2008年奥运会能够更好地体现北京的人文景观、北京人的礼仪形象,就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所有奥运会比赛项目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的历史演化而来,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在奥运会体育比赛中,国内观众能否读懂这些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能否具备专业的眼光来观赏体育比赛,文明地遵守赛场礼仪,是反映中华民族文明水平的标志。应该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赛场是集中体现“人文奥运”理念的场所。在体育赛场,北京的人文景观、北京人的礼仪形象,将被来自世界的远方客“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亲身体验到”。每位观众在赛场的表现汇集在一起,将形成一种可被感知的社会氛围,进而,影响着世人对我们所提倡的“人文奥运”的理解。
不久前结束的多哈亚运会是在亚洲范围内举办的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也是第29届奥运会前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综合性体育大会,其间就有很多关于赛场内外礼仪方面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整体上洲际性运动会还不能同奥运会同日而语,但多哈亚运会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记者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留下了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些事情无论发生在赛场内外,都体现出了这些观众或工作人员、志愿者对于体育比赛、对于奥运精神的深刻理解,或自身的文明素质达到了相当高度,更值得我们来学习。
赛场篇加油要配合比赛节奏
在多哈阿尔莱茵排球馆举行的中韩女排比赛现场,几十名韩国观众整齐划一的专业化助威水平令记者叹服。他们不仅身着统一的韩国队运动服,而且人人手拿充气棒,在一名队长的指挥下有节奏地为自己的队伍加油呐喊。在本方球员接球时,他们随着运动员的动作一起喊“一、二、扣杀”,恰好合上场上选手的比赛节奏,配合相得益彰,而不是无序地乱叫,不是非常内行的观众是无论如何做不到这一点的。运动员在本次亚运会运动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能说没有这些专业观众的功劳。
以上事例说明了一点:懂比赛才能懂礼仪。要想真正做到在赛场上、在观众席上体现高度的文明素质,仅有热情是绝对不够的,要对比赛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不懂可以先观察再行动,以免贻笑大方。比如在台球比赛中运动员每次击球入袋都胡乱鼓掌就是不礼貌的,一般来说只有在比赛“超分”、单杆过百或是选手成功完成高难技巧的时候才可以鼓掌。不论时机的热情并不能体现文明,往往适得其反。
向永不言败者致敬
在多哈哈马德水上中心发生的一件事令记者感动,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领先的韩国运动员朴泰恒、中国运动员张琳等早已到达终点,但由于是最长距离的游泳比赛,一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参赛者在泳池中被整整落下了一个来回。这时全体观众都站起来,用热烈的掌声为他加油,鼓励他游向终点。在这名选手完成比赛后,他也在泳池中向观众挥舞着手臂,感谢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给予他的热情鼓励。此情此景让人难忘,体现了“重要的在于参与”的奥运精神。
责编: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