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消息:尽管之前就听说他的脚受伤的事,但见到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伊斯蒂奇瓦亚先生时,我还是有点吃惊,一直喜欢运动,身手敏捷的他此刻架着双拐,进入使馆会客厅,出现在我面前。不顾脚伤,这么快就安排本报对他的专访,我赶紧上前几步,握住他的手表示深深的谢意。
伊斯蒂奇瓦亚向记者讲述了脚受伤的过程,那是在今年6月底,外交部邀请一些外交官去打篮球。“当时气氛很好,情绪很高,我就欣然上场了。当年在东京做公使时,经常打篮球,但最近10年来,我没有如此剧烈运动过,再加上我热身准备做得不够充分,下半场时,我就感觉脚不对劲了。之后,在中日友好医院检查,伤得挺严重,不得不动了手术。”伊斯蒂奇瓦亚大使无奈地笑笑说。
“我以前可是地道的运动健将呀。”伊斯蒂奇瓦亚顺手打开预先准备好的纸袋,拿出一沓黑白照片,“这是我上世纪70年代在华留学时拍的,你看这张是我在跳远,这张是我在赛跑……”我接过来一张:一位头发略长的外国青年与他的中国朋友亲密站在一起,后面是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大幅标语。
见证中国之路
深信奥运精彩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中国度过几年青春岁月,那时的情况我很了解,人们生活很清苦,作为一个真诚的朋友,我感同身受。”伊斯蒂奇瓦亚回忆起他与中国朋友一起经历过的票证时代,颇有感慨。1985年到1990年,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外交官被派驻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早已显示出卓越的成果,他兴奋地参观了几个特区,亲眼看见令人吃惊的发展速度。
2002年,被任命为驻华大使,伊斯蒂奇瓦亚再次来到北京。谈到北京申奥成功,伊斯蒂奇瓦亚说,作为第三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罗马尼亚投赞成票真诚地支持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来举办奥运会,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她首都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使中国具备了举办世界最高水平赛事的物质基础。他特别提到这一点,他说国际奥委会显然将举办城市、举办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衡量尺度,而中国北京显然当之无愧。
对国际奥委会来说,北京无疑是最正确不过的选择,实际上,我个人以为,与其说是北京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还不如说是奥林匹克运动沾了北京的光,可以说奥运因北京而更精彩。伊斯蒂奇瓦亚大使笑着解释说:“奥运已经举办了这么多届,大体上的情况人们已经熟悉。而在中国北京,这一东方古老文明的核心之地,奥运与其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是世界感兴趣的,这是北京奥运魅力的核心所在。对于很多人来说,2008年到北京来,‘看奥运’很可能是一个漂亮的‘借口’,他们实际上是来领略中国文化的。”
准备翻译人才
应对语言挑战
在伊斯蒂奇瓦亚大使心中,2008年的那场盛会就是“我们的奥运”,他积极为保证其圆满成功而献计献策。“我觉得在人力方面,到奥运时,来自各个国家的代表团抵京,语言总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小语种。”在医院治疗脚伤期间,伊斯蒂奇瓦亚深刻体会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他告诉记者,8月份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期间,一些非洲运动员比赛受伤,他们只会说本族语言,在医院治疗时就面临语言问题,他们与医生无法沟通,院方只好遍寻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最后终于找到该语种的翻译。这是一个教训。因此,我建议,北京奥组委应该针对每个代表团准备一两个该代表团语种的翻译,这很有必要。”
伊斯蒂奇瓦亚大使高度评价在北京市民中大力普及英语的努力:“这非常好,北京作为一个国际性都市、国际性中心,无论外交还是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都是如此。市民英语能力的提高不仅仅能更好地迎接北京奥运会,而且可以更好地适应北京乃至中国国际化的节奏。”
责编: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