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王有德事迹

CCTV.com  2009年08月04日 22:1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光明日报  

  王有德,回族,1954年出生在宁夏灵武市马家滩镇一个干部家庭,1972年参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林业高级工程师。他自1985年3月以来,先后担任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副场长、书记、场长,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20多年来,无论地位怎样变化,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全场干部职工完成治沙造林32万亩,控制流沙36万亩,经营管理面积由2000年以前的25.9万亩扩大到现在的147万亩,固定资产由1985年以前的不足4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20万元,林木资产达到6380多万元。多种经营创收1000多万元,职工人均收入也由1985年的1200元增长了10倍,达到了12000元,实践了他“让职工富起来,让沙漠绿起来、使林场活起来”的诺言。200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在视察白芨滩防沙林场时热情称赞“王有德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典型,是治沙英雄。”

  坚持改革 力谋兴林富民之策

  白芨滩防沙林场位于宁夏灵武市引黄灌区东部的荒漠沙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属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公益型林场。1985年,王有德刚担任白芨滩防沙林场领导时,林场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管理、干部职工观念陈旧等因素的严重影响,生产徘徊不前,林场工人一年中有7个月无事可做,许多职工住在夜里能看见星星的土坯房里,仅有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三轮摩托车,吃粮、吃菜要靠人背进沙漠里,159名职工中有2/3要求调走。面对这种困难的局面,他展开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到各护林点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白芨滩防沙林场点多线长,最远的护林点距离场部80多公里。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沙窝里徒步往返几十公里,在全面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后,王有德从调动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入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出台了3项改革措施:一是精简后勤管理人员,将原来的28人减少到16人,当年减少人头经费2万元;二是取消一线职工工资级别,实行工效工资;三是将全场林业生产任务分解承包到职工手中,彻底改变过去“造林抚育靠民工、林场工人只带工”的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效益的工作方式,激活人力资源,让职工“干自己的活,挣自己的钱”。当年,全场共完成治沙造林5093亩,成活率达72%,成幼林抚育减少开支2.5万元,创收17万元,林场由此起死回生。之后,他又提出了“立足林业搞林业,围绕林业办企业”的深化改革方案,为林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次,王有德在检查工作时发现,林子里平茬时留下的一堆堆柳条子,竟被许多人背回去当柴烧。他想,如果利用这些废弃的柳枝搞编织,还可为闲散人员找一条致富的路子。于是,他找场地、请工匠,很快成立了一个由10多人组成的柳编厂。他又马不停蹄到临近矿区、县城搜集各种信息。不到1个月时间,他签定了一批购买苹果筐、柳笆子的合同,当年创收3万多元,那些曾经被认为只能烧火做饭的柳条一下子成了宝贝。林场工人第一次有了“治沙也能赚钱”的观念。1990年, 他大胆决策,先后投资113.5万元建成了两个建材企业,五年收回全部投资后,企业改制实行股份制经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4年,他敏锐把握苗木花卉市场需求渐旺的商机,决策投资40万元建立苗木花卉公司,培育苗木560亩,出圃1000多万株,累计创收680万元,不但解决了本场的造林用苗,还成为弥补林业生产缺口的“绿色银行”。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宁夏及周边地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加快发展的有利形势下,王有德又出实招,及时组建了添保治沙造林有限公司,先后承揽80多家单位的绿化工程,绿化面积达4000多亩,以优良业绩,跻身全区绿化行业前列,累计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靠这些多种经营收入平均每年为治沙造林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治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帮助周边农村群众销售各类苗木上千万株。经过多年的努力, 白芨滩防沙林场由原来的一个小场逐步扩大到现在的1个总场、6个分场和4个公司。2000年,白芨滩防沙林场以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荒漠生态系统,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根荒漠 让绿色染尽白芨滩

  20多年来,王有德心里始终有一个目标:多为后人留些绿荫,少给人生留下遗憾。他以满腔的热血承担起绿化荒漠的责任。为了增加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1986年7月,在他的多次要求下,灵武市将县城以北的北沙窝500亩流动沙丘划拨给白芨滩防沙林场开发果园,离家仅3千米的王有德始终与职工住在工地的帐篷里,最多的一次竟50多天没有回家。白天,他与职工一起推沙平田砌渠道,挖坑施肥栽树苗,夜晚点着煤油灯安排第二天的工作。7人一组打制砌渠用的水泥板,一般每天打210块,而王有德所在的组,最多的一天打了580块。三伏天背水泥板砌渠时,沙漠温度高达60摄氏度,即使空着手走,脚都会深陷沙漠,身负25千克的水泥板只能一步步挪动,职工背1块他背2块,脊背被水泥板磨烂,汗水浸到伤口里比刀剜还痛,脚上烫出了大大小小的水泡,他都全然不顾。

  为了进一步拓展治沙空间,1992年,王有德再次请求灵武市政府将大泉乡东边的8700亩沙荒地划拨给白芨滩防沙林场,得到批准后,当年11月,王有德带领林场的几十名职工向茫茫大漠挺进。时值初冬,寒风呼啸,沙子打在脸上如刀割般疼痛。没有地方做饭,他们就啃干馍、喝冷水;没有住处,他们将麦草往地上一铺和衣而睡。职工每人每天定额挖沙渠25米,连续10多天,他一天不落、一米不少。建工房时,一个技工配两个小工,他和另一名职工拉砖运水泥,钉是钉铆是铆,一直干到工房建成。就这样,他在这里一住就是3个月, 与工人们共同治理沙地1040亩,栽下了2万株果树。有一天下午,正在巡渠的他,发现土质松软的渠道被水冲开了一个大口子,他一边喊人,一边挟着麦柴跳进齐腰深、带着冰碴的水中,工人们跟着他纷纷跳入水中,用身体挡住了水流,将缺口堵住。冬水全部按时灌完后,他因伤病被迫住进了医院,工人们拉着他的手说:“我们苦,场长更苦,只要王场长在,再大的苦我们也能承受。”

  1999年入冬时节,灵武市将灵州大道及环城路的9千米绿化任务交给了白芨滩防沙林场。当时,班子内有人提醒王有德说,市政府财政紧张,200万元的工程费说不定要拖到猴年马月,林场资金又不宽裕,还是想办法推掉算了。王有德却说:“我们的职责就是种树,哪儿需要就往哪儿种。作为林业建设者,该奉献时必须奉献,多栽树不是啥吃亏的事。”7年过去了,他们在灵州大道两侧种植的侧柏、樟子松成活率达95%以上,王有德用自己的艰辛和努力为宁夏大地增添了一片新绿。

  银川河东机场区域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直接影响宁夏对外开放的形象。2003年,灵武市把河东机场大环境绿化工程,交给敢打硬仗的白芨滩林场来完成。面对摆在面前的各种困难,王有德识大体、顾大局,带领全场职工苦干实干,修路、拉电、引水、平田,先后整地4000亩,栽植樟子松、侧柏、枣树、花灌木等475015株,荒山造林2.6万亩,栽植柠条、紫穗槐、沙冬青等沙生灌木180余万株,仅用两年时间就初步形成了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林草搭配的绿化格局。2005年他又带领职工继续向毛乌苏沙漠腹地挺进,在风沙肆虐的长流水,修建林道,引水入沙,对这里的24万亩沙漠、林木进行治理和保护。

  心系职工 甘为人民当公仆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有德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千方百计为一线职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让职工搬出那些低矮破旧,“风天进沙、雨天漏水”的土坯房,他四处筹款,在市区盖了幢简易住宅楼。有位干部私下试探王有德能不能给他分一套,王有德断然拒绝道:“老工人在山上苦了一辈子,我们这些当干部的凭什么与他们争?” 这幢楼房全部分给了老职工和一线职工。经过近20年的埋头苦干,全场5个管理站都铺上了柏油路,吃上了自来水,架设了输电线路,看上了电视,按上了电话,并先后建起了245套房屋,解决了318名职工住房困难。职工全部加入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场里还制定了各种补贴政策,支持职工发展种养殖业,职工子女考上高中、中专、大学每人都有奖学金。

  王有德总说:“领导只有把职工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工人才会把林场的事看成自己的事来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泉分场年仅20岁的职工张建宁因盗窃被判刑5年。当时,张建宁的父亲双目失明,母亲身体不佳。儿子入狱后,绝望的老人从永宁县赶到白芨滩防沙林场,一见王有德就泣不成声。其实,此时的王有德心里比他们还着急,他一边安慰张建宁的父母,一边盘算着怎么处理这件事。最后,王有德按法律程序把小张保释出来。可全场的职工没有不担心的,万一张建宁再干上一桩坏事,王场长岂不跟着栽跟头?“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不信他变不好。”王有德多次找张建宁谈心,鼓励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一次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张建宁终于醒悟了,干工作一丝不苟,对父母关心入微,跟以前比好像换了个人。他先后承包经营了50多亩果园,结婚、生子,过上了好日子。张建宁本人因工作出色还被场里评为先进工作者。说起往事,张建宁非常激动:“如果不是王场长,我就要坐5年牢,真不知道出来会是个啥样子!”

  职工郭叙强14岁的女儿突发病毒性脑膜炎,却因一时凑不齐住院费而犯难。王有德闻讯赶到医院,对郭叙强说:“天大的事有单位顶着!”第二天,王有德就带着职工们捐献的5000多元钱来到医院,并先后协调解决了1万多元借款。昏迷了整整12天的小姑娘终于醒了。女儿痊愈后,郭叙强一家想去感谢,但又知道王有德的脾气,不好带上礼品去谢他,便来到当地电视台,想在电视上做广告感激他。王有德闻讯后立即制止,还批评了郭叙强。

  严于律己 情系沙海无怨无悔

  王有德历来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乱用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明。他说:“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必须忠诚于党,服务于人民,尽好自己的职责,用好自己的权力。”1998年4月,白芨滩防沙林场与陕西某公司签订了一份30万株的优质枣树育苗合同,但该公司送来的苗木成活率低,达不到合同要求的验收标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来到王有德的办公室,把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塞给他,说:“王老哥,你就关照我这一次,这3万元钱是老弟的一点心意……”不等对方说完,王有德就把信封扔回对方:“我要的是合格的树苗,你把苗子按合同要求搞好比给我什么都强!”此后,对方还不甘心,又送了两次,每次都被他断然拒绝,后来对方只好按合同为林场赔付了10多万元的损失。

  1999年春,灵武市一家开发商着手建设一项重点工程,但启动资金缺口大,需要向银行贷款。开发商请出一位市领导来找王有德,提议用白芨滩防沙林场的机砖厂作抵押。王有德一听,心里很不舒服:这个机砖厂是白芨滩人的心血啊!我只有经营好的责任,哪有将它置于风险之地的权力?王有德坚决回绝了前来说情的市领导。事后,有人对王有德说:“你真是个死脑袋,别人巴不得给领导落个人情,好进步,再说机砖厂又不是你家的,何必那么认真?”他动情地说:“我们的机砖厂同我本人一样,都是为白芨滩的封沙育林事业服务的,我们只有尽好自己的职责,用好自己的权力,才对得起白芨滩的职工群众。”

  王有德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曾先后担任灵武市委组织部部长、常委、人大副主任、政协主席。哥哥也担任过灵武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等职务。身处这种条件,在灵武市挑选一个环境好的工作单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父亲正直无私的工作态度、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以及这种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王有德毅然选择了留在白芨滩,留在这环境艰苦、工作艰难的林业工作岗位上。1986年,自治区林业厅党组研究,要调王有德到宁夏林业学校任总务科长,他拒绝了;1992年,灵武市打算让他到某个乡(镇)当党委书记,他婉言谢绝了;1998年,林业厅拟调王有德到厅直属一个正处级单位任正职,他又谢绝了。许多人都不理解,一些亲友同事们也不止一次地劝他说,“哪个单位都比白芨滩条件好、待遇高,留下图个啥。”王有德总是淡然地笑着说:“我是舍不得白芨滩这片洒满自己汗水的土地,舍不得与自己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过的兄弟们,他们为白芨滩付出了那么多,可他们现在生活水平还不算高,日子不算好过,我怎么忍心离开”?

  王有德同志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劳动铸造出人生沉甸甸的辉煌。2002年4月,他带领的白芨滩防沙林场被评为全国治沙先进集体,同年9月,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被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他本人1996年、2001年两次受到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奖励, 1999年被国家林业部评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个人,2002年被自治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全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个人。2003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同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又被授予全国十大国营林场优秀管理奖、西部开发杰出贡献奖和中国环境科技实业家称号,2005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7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中共中央的表彰。面对组织的肯定和人民的信任,胸襟坦荡的王有德同志视之为激励和鞭策,决心以更加热忱的奉献精神,投入到无比倾心的治沙播绿和生态与环境建设事业中去。

责编:孙洁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