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一个都不让掉队

CCTV.com  2009年08月04日 22:0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民族宗教网  

  在中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这些民族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党和国家采取科学手段和有效措施,积极促进这些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了基础。

  费孝通先生的眼光:“可先易后难,将这些人口较少民族问题先解决了”

  2000年春节,国家民委领导探望费孝通先生。费老谈到了中国几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并建议国家民委对此进行专门研究,认为“可先易后难,将这些人口较少民族问题先解决了,脱贫一个,宣布一个”。随后,国家民委党组决定将开展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调研问题纳入2000年的工作计划,并对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进行大调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些民族的发展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应运而生。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便已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如在上世纪50年代,政府就曾帮助鄂伦春族下山定居,并对他们实行了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的政策。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份《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中也提出要重视赫哲、俄罗斯、德昂等11个少数民族的工作。然而,直到上个世纪末,对这些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工作还只是分散地进行。

  正是因为费孝通先生的积极倡导,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调研工作才得以开展。据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马戎回忆,最早听到费老对人口较少民族问题的思考,是在1987年与费老一起到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的一次考察中。当费老看到一些鄂伦春群众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及技术上的准备,面对生产方式的转变,产生了失落感和困惑时,他提出了如何恢复鄂伦春族民族的自信、如何通过发展养鹿业让这个狩猎民族提高积极性等问题。此后,费老也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次全国人类学社会学高级论坛中,几个鄂伦春学者提出了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人口较少的民族怎么办的问题。当时的讨论主要围绕着如何保留民族文化、究竟是“要文化”还是“要人”来进行的。也就是这次讨论,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摆在了世人面前。费老在最后作总结时,再次提出对于这些人口较少、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承受很大压力的民族,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000年7月底,在召集课题组研究和部署人口较少民族调研工作时,国家民委有关领导指出,中国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相对较少,居住相对集中,对这些民族进行调研并解决其发展问题,相对容易一些。人口较少民族的问题解决了,对解决国内其他民族问题,对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就在这次会议召开前后,由费孝通先生担任学术指导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已经分赴民族地区,对22个人口较少民族展开了实地调查活动。  

  从学术研究到政府决策:专家们兵分多路深入调研,国家民委向国务院提出建议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由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地方研究人员共20余人组成,由北京大学教授马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和时任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的王铁志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成立后,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地调研分两批开展,第一批实地调查时间是2000年8月至9月,调查范围包括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云南6省区的10个人口较少民族;第二批实地调查时间是2000年11月至12月,包括分布于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5省区的10个民族,此外,国家民委还委托云南省民委开展基诺族调查,委托福建省民委开展高山族调查。

  “可以说,这是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语言与社会历史大调查后,另一项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成果。这次课题组成员是以专家学者为主,正是他们用其特有的观察问题的视角进行调研,最终以详细的调查资料和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这对中央有关部门了解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现任国家民委经济司巡视员的王铁志曾负责云南组的调研工作,对于此次调研的意义,他这样评价道。

  在实地调研期间,4个调查组共调查了30个县(旗),走访了100多个自然村寨,召开了近百次各种座谈会。调查组成员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通过这些调查活动,课题组获得了几百份入户访谈的第一手资料,并拍摄录制了大量的影音资料。两批调研结束后,形成一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调查报告和24份各民族调查报告,总字数达到40万字。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方向确定后,政府的工作落脚点在哪里?这些人口较少民族居住比较分散,政府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将扶持政策落实?“应该说,在调研开始时,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后来我们发现,目前人口较少民族大都保持着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单位的相对聚居。课题组通过社会学的方法推算出,人口较少民族大概主要聚居在600个左右的行政村内。”王铁志回忆道。由此,一种工作思路在调研人员的脑海里渐渐成型了:如果解决了这些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发展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这个思路正与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下一阶段扶贫工作的重点要从以县为单位转移到以村为单位,实行‘整村推进’的方针相吻合。于是,课题组提出建议,以这些民族聚居的村寨为重点,以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主要内容,争取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整体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王铁志说。

  2001年2月7日,国家民委起草并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建议把22个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的意见》,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适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重点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2001年8月10,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的复函》中指出:同意国家民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具体意见,并就基本实现乡村通简易公路、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解决基本的人口素质教育,建设基本医疗机构和设施,改造群众住房,增加财政投入等8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王铁志认为,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的复函》一举,标志着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工作已由国家民委的部门倡导变成国家行动。

  国家在行动:胡锦涛、温家宝作出批示,有关部委出台专门规划

  其实,在《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的复函》下发以前,基诺山、布朗山“两山”扶贫综合开发试点工作就已奏响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前奏曲。 “两山”扶贫综合开发试点工作,整体解决了基诺族与布朗族10万群众的温饱问题,并为其他人口较少民族的扶贫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大推动了扶持工作的进程:2004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审阅国家民委《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务院加大支持力度;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又作出批示,要求国家民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具体规划和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要求,国家民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5部门联合编制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2005年5月18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规划》; 2005年8月2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部署实施《规划》。

  备受关注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规划》的发布,一场由中央有关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联合开展的扶持工作也全面铺开:国家发改委优先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安排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将安排10亿元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与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民委共同安排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基金,在“十一五”期间将投入5.6亿元;教育部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央专款的分配上,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予以重点倾斜,并安排经费为22个人口较少民族教师培训、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兴建了一批寄宿制学校;交通部力争在2010年使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卫生部的“十一五”卫生专项建设规划涉及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有65个项目;国家民委在委属高等院校举办人口较少民族预科班,举办人口较少民族干部预科班,加大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力度……

  中国政府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道路上,脚步将越来越坚定。

责编:孙洁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